8112至上主業是記憶體通路,2024年7月16日市值430億元,收盤82.8元,他的市值跟公共工程的中鼎差不多,只不過中鼎股價比較低,僅有51.4元。
至上獲利的高峰在2021年,一年本業利潤44.91億元,2023年44.8億元,2024Q1的獲利12.8億元,相較於2023Q1僅有5.45億元算是很不錯,股價從2022年10月左右最低還原27.82元也一路大漲到2024年5月的94.87元。
如果比較一下市值差不多的中鼎,本業利潤最高點在2022年也僅有35.45億元,差距將近10億元,2023年32.79億元,算是市值差不多但本業利潤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比較一下稅後,2022年中鼎稅後33.75億元,2023年27.41億元,而至上2022年僅有21.9億元,2023年也僅有24.46億元,主要是利息支龐大,財務成本2023年高達13.4億元,2022年財務成本10.74億元,所以至上的財務狀況受到利率很大的壓力。
資深業務副總暨發言人張家瑋表示,儘管整體消費性電子需求回升力道有限,但在原廠漲價意願強勁下,DRAM 與 Flash 價格將呈現雙漲,客戶也有備貨需求,法人估,至上第二季營收已創下歷史新高,第三季也有機會持平新高水準。
張家瑋指出,各家記憶體原廠自 2022 年Q4開始大規模減產,隨著減產效益顯現,記憶體價格從 2023 年第Q2 起一路往上,至上營收也跟著市場成長,且在庫存回沖利益挹注下,去年毛利率超過 4%,若無回沖利益,長期目標仍是在 3% 左右。
張家瑋說,由於記憶體原廠漲價態度堅定,客戶在預期心理下也會備貨,看好第三季仍是處於正向往上的軌道,且三大原廠將眾多資源移往 HBM,也消耗 DRAM 產能,並產生排擠效應,預期2024Q3 DRAM 價格將續漲,不過漲幅會較上半年略為收斂。
以應用端來看,張家瑋坦言,現階段以 AI 伺服器需求最強,預計相關訂單將一路延續至年底、甚至明年2025年,也新簽液冷機櫃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代理,可望與記憶體一同服務美系大客戶,也看好下半年隨著 AI 邊緣裝置如 AI 手機、AI PC 等新裝置問世,可望帶動相關需求。
另外,至上原先代理三星 SDI 偏光片相關產品,今年也新增 SDI 電池代理,佈局兩輪車與電動車應用,今年 4 月開始正式簽署代理合約,自家也培養電池團隊,瞄準東南亞兩輪市場,目前已有合作對象,看好將為集團帶來新的營收貢獻。
看一下昨天南亞科法說會的說法
也是說HBM排擠Dram的產能,使得價格見接受會,Q3是有機會出現傳統季節性需求改善。
所以整體看起來記憶體Q3沒有特別樂觀就是持平偏好一點點而已。
至上是代理商,他是僅次於大聯大、文曄的老三,近兩年代理商的股價有很不錯的買盤進入,我認為這些買盤應該大多都是那種高股息ETF帶入的買盤推動,因為以前這些代理商的殖利率本來就相當不錯,背後是因為有高財務成本導致的,但因為臺灣本身的利率不高,這些公司就受惠廉價資金可以堆積庫存賣出,只要半導體景氣尚可,反正代理商就是抓固定利潤做庫存管理,行業不要太差就穩穩賺。
不過過去幾年這種漲三倍,你也不能說他完全沒有成長,2019年至上一年本業利潤不過20億元左右,稅後大概14.5億元,現在本業利潤達到44億元,稅後也有25億元左右,確實成長也不少,雖然股價有沒有值得多三倍,這個問題我覺得每個人想法不同。
而且殖利率從過往都有7-10%,現在被買到剩下4%,也要特別小心景氣反轉,畢竟疫情時代確實非常好,未來三年還有沒有這麼好就很難說了!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