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日股】20240722(一)-8306三菱日聯金融MUFG

作者:納蘭雪敏


這個系列把日股10兆日圓以上的股票先列出來,排名是以2024年7月17日收盤價計算的市值為主,所以漲跌幅也是當天的。

因為龍頭豐田汽車Toyota在臺灣已經相當有名,所以我們將先以臺灣社會不熟悉的日本業器逐步介紹,最後再介紹如豐田汽車、索尼Sony、日立等企業。


三菱日聯金融要先談到2004年7月,日聯控股因為膨脹的不良債務問題,提出準備和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TFG)合併,2005年10月1日,兩家公司正式宣布合併成功,隨著日聯和MTFG的重組,各自旗下的信託和債券部門也合併成為了三菱日聯信託銀行(Mitsubishi UFJ Trust and Banking Corporation)和三菱日聯證券(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 Co., Ltd.),其中三菱日聯信託銀行擁有龐大的海外資產,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

所以簡單來說銀行、證券、信託銀行是三大業務,而且他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甚至大於美國的摩根大通JPM與英國與香港兩地上市的HSBC,在臺灣目前三菱UFJ沒有處理個人業務,只有處理企業銀行業務。

但這之前要先談日聯控股(UFJ Holdings),日聯控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多家日本金融機構的合併和整合,這些金融機構在日本金融史上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最早有以下幾家銀行:

三和銀行,三和銀行(Sanwa Bank)成立於1933年,是日聯控股的主要部分,三和銀行是日本的主要商業銀行,總部位於大阪,在日本戰後經濟高速成長時是重要的一家銀行,是日本最大的銀行之一。

東海銀行:

東海銀行(Tokai Bank)成立於1941年,日聯控股的組成部分,東海銀行總部位於名古屋,主要服務於日本中部地區,也是一家大型商業銀行。

東洋信託銀行:

東洋信託銀行(Toyyo Trust and Banking Co.)成立於1986年,專注於信託業務和資產管理,這家銀行也是日聯控股的一部分。

之後三家銀行開始合併成為UFJ控股:

2001年,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和東洋信託銀行進行合併,成立了日聯控股,也就是UFJ控股(United Financial of Japan Holdings),這是當時日本第四大金融集團,合併的目的是通過整合資源和擴大業務範圍,增強競爭力和應對金融市場的變化。

後來再與三菱東京金融集團合併:

2005年10月1日,UFJ控股與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TFG)進行合併,成立了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三菱東京金融集團是由三菱銀行和東京銀行合併而成的,這次合併創造了日本甚至是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

1990年以後,日本經歷開始經歷泡沫的十年,金融業開始面對大量不良呆帳與資產價格下滑,所以必須透過整合資源來擴大規模提高競爭力,透過合併可以改善資產負債表,並且擴大規模來持續存活,三菱東京金融集團和日聯控股合併的背景是UFJ銀行,不良貸款增加,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2004年6月,原本日聯控股宣布劃將旗下的UFJ信託銀行賣給住友信託銀行,但後來隔了一個月改變想法7月開始宣布與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TFG)進行合併,住友信託銀行後來因此在2004年7月27日向法院申請禁止日聯控股與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TFG)合併。

但後來上訴結果,8月12日日聯控股與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TFG)合併達成協議,後來2006年11月21日日聯控股支付住友信託銀行25億日圓的和解金。

後來2008年10月13日在美國次貸風暴時,投資了美國的投資銀行Morgan Stanley,當時注資90億美元後,在過去十年大概幫MUFG獲利兩倍的投資額,從2014年3月的財年以來,Morgan Stanley對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淨利的直接貢獻總計超過2.1兆日圓(140億美元),而Morgan Stanley的獲利甚至成為MUFG整體利潤的30-40%。

2014年後,MUFG與Morgan Stanley成立的合資公司一直穩居日本相關併購顧問的前兩名,這讓MUFG可以拿到日本公司向海外收購的重要關係網路,2023年7月18日,MUFG與Morgan Stanley開始新的策略聯盟,稱為聯盟2.0(Alliance 2.0),主要在外匯交易和法人客戶提供日本研究和股權業務方面合作,交易的快速電子化和新進業者推動技術創新,全球外匯市場的競爭加劇,Mitsubishi UFJ Morgan Stanley Securities Co., Ltd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有限公司(MUMSS)和摩根士丹利三菱日聯證券有限公司Morgan Stanley MUFG Securities Co., Ltd(MSMS),MUMSS成立於2010年,是三菱UFJ金融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在日本市場的合資公司,MUMSS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雙方的資源和專長,在日本市場提供廣泛的投資銀行和證券服務,而MSMS也是在2010年成立,同樣是由MUFG和摩根士丹利共同持有,但主要目的是提供全球性的投資銀行服務,尤其是針對日美跨境業務

簡單可以分為:

MSMS:全球投資銀行服務,由三菱UFJ金融集團主導。

MUMSS:向日本市場提供投資銀行服務,由Morgan Stanley主導。

日聯控股以外的三菱集團,主要以岩崎彌太郎(Yataro Iwasaki)創立三菱商會,這是海運公司是現代三菱集團起源,後來三菱銀行成立於1919年,東京銀行的前身Yokohama Specie Bank成立於1880年,並在1946年更名為東京銀行,2001年三菱銀行與東京銀行合併,成立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TFG)。

三菱的公司現在主要是以三菱金曜會為主的29家公司,但並不是家族企業了,是由戰後形成類似的企業聯盟所組成,公司之間都是獨立,甚至可能有競爭關係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上市代號:7011.T (Tokyo Stock Exchange)
主要從事重工業,包括造船、發電設備、航空航天、汽車和工業機械等。

三菱商事株式会社(Mitsubishi Corporation):
上市代號:8058.T (Tokyo Stock Exchange)
是日本最大的綜合商社,從事貿易、投資和金融服務,涉及能源、金屬、機械、化工、食品等多個領域。

三菱UFJ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MUFG):
上市代號:8306.T (Tokyo Stock Exchange), MUFG (NYSE)
是日本最大的金融集團,提供銀行、證券、信託和金融服務。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上市代號:6503.T (Tokyo Stock Exchange)
主要從事電機和電子設備的生產和銷售,包括家電、半導體、電梯和空調系統等。

三菱地所株式会社(Mitsubishi Estate Co., Ltd.):
上市代號:8802.T (Tokyo Stock Exchange)
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和管理,包括辦公樓、商業設施和住宅等。

三菱化學控股株式会社(Mitsubishi Chemical Holdings Corporation):
上市代號:4188.T (Tokyo Stock Exchange)
主要從事化學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包括塑料、化纖和電子材料等。

三菱汽車工業株式会社(Mitsubishi Motors Corporation):
上市代號:7211.T (Tokyo Stock Exchange)
主要從事汽車的設計、製造和銷售,提供乘用車、卡車和商用車等。

麒麟啤酒(Kirin Brewery Company, Limited)
上市代號:2503.T(Tokyo Stock Exchange)
原為挪威裔美國人威廉·科普蘭創建的啤酒企業科普蘭啤酒,是第一家賣啤酒給一般民眾的公司,和朝日啤酒、三得利、札幌啤酒是日本啤酒四大品牌,1907年(明治40年),科普蘭啤酒變為三菱財閥旗下的日本國籍公司「麒麟麥酒」重新出發。

還有兩間沒有上市的公司: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主要生產和銷售文具產品,包括鉛筆、圓珠筆和辦公用品等。

三菱鋼鐵株式会社(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主要生產和銷售鋼鐵產品,包括特殊鋼、鋼管和鋼鐵零部件等。

三菱是在日本長崎創辦的三菱商會,岩崎彌太郎出生於1835年,是日本高知縣的一名武士之子,他在明治維新後開始從事商業活動。

三菱形標誌的名稱「三菱」是土佐藩主山內家的家徽「三棵橡樹」和「山海菱形」的組合,戰前八大財閥(三菱財閥、三井財閥、住友財閥、安田財閥、淺野財閥、大倉財閥、甲賀財閥、川崎財閥)中,唯一沒有創始人姓氏的,表達岩崎為新明治政府服務的願望。

三菱商會最初的業務包括經營蒸汽船,並獲得日本政府的支持和補貼,幾乎是獨佔了日本海運業,二戰以後雖然三菱財閥解體,但繼續以三菱集團延續,1873年三菱商會成立以後,後來幾乎壟斷日本海運行業,不滿三菱的敵對勢力1882年7月成立共同運輸會社,由澀澤榮一和井上馨代表,最後雙方價格廝殺之下,最後日本政府1885年促成世界上最大的運輸企業「日本郵船會社」,1885年以後,岩崎彌太郎過世,由他的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彌之助改為三菱社,1881年收購的高島煤炭和1884年租借的國營長崎造船所(後發展為三菱重工業)作為財閥的核心產業,試圖東山再起,不斷擴大煤炭和採礦業的範圍,並在1887年從政府收購了長崎造船所,不斷擴展造船業。還在1885年收購了第一百十九國立銀行,開始向金融業延伸。1887年設立了東京倉庫。

1893年頒布施行的日本商法,三菱社改組為三菱合資會社,創辦人彌太郎的長子岩崎久彌就任三菱合資的第三代總裁,當時公司設立了總務、銀行、營業、煤炭、礦山、地所等各個部門,實行分權體制,另外也擴大了長崎造船所,還設立神戶、下關造船所、麒麟啤酒等企業,大家熟知的KIRIN集團的麒麟啤酒也是屬於三菱財閥的品牌

1916年(大正5年),創辦人弟弟彌之助的長子岩崎小彌太擔任第四任總裁,財團廢除部長制,根據行業設立擔當事務理事。

1917年先後分為三菱造船廠和三菱造紙廠,1918年分為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和三菱礦業,1919年分為三菱銀行,1920年分為三菱內燃機製造公司,1921年分為三菱電機公司。從滿洲事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三菱的業務隨著軍事需求的擴大而急劇擴張。

二戰後,根據盟軍的方針,實施了財閥解體政策,三菱本社和三菱商事被解散。三菱重工業和三菱化成被分割成三個獨立的公司。臨終之際,小弥太強調他已經盡了作為國民應盡的義務,沒有任何可恥的事情,但他無法抗拒時代的潮流。當時,三菱合資公司總裁久彌回憶道:“完全被剝奪了,只剩下土佐的故鄉土地和東京的墓地。我從未讓家族和親戚參與三菱本社,但竟然收到了11人的指名,這真是太過分了。”(出自《岩崎久彌傳》)。此外,久彌位於下谷的茅町的本宅被美軍接收,後來因財產稅問題被迫放棄,久彌一度租住在其中的一個房間。據估算,解體前三菱財閥的總資產按現價值計算約為120兆日元。

「天下的三菱」的主要產業之一是房地產,管理著世界級的一流商業區土地,被稱為「丸之內的大家」,財閥解體後,三菱地所被分割為關東不動產和陽和不動產兩家公司,陽和不動產擁有以丸之內大樓為中心、皇居與東京站之間的大部分土地。

1949年(正式為1951年4月)成立了白水會,

1952年,藤網久二郎和田島將光(武部申策的部下)兩人試圖奪取陽和不動產,幾乎成功,這是一件震驚社會的事件,這次「陽和不動產奪取事件」促進了三菱的再統合。

1954年,三菱商事重新合併,同年,三菱主要企業的會長和社長們開始以親睦和資訊交換為目的的三菱金曜會。

1961年三井集團在成立了二木會。

1964年,三菱重工業也重新合併,形成一個新的集團,金曜會不是戰前三菱本社為頂點的三菱財閥的復活,而是各公司之間的對等集團

之後日本在戰後開始高速經濟成長,日本經濟在這一時期迅速增長,三菱集團的各大核心公司,如三菱商事、三菱重工業、三菱電機等,都在這一時期取得重大進展,這些公司在重化學工業、電子、汽車和貿易等領域都開始高速成長。

1980年代以後,三菱集團開始進行國際化擴張,投資海外市場,開拓全球業務,三菱商事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扮演重要角色,三菱電機和三菱汽車等也在全球市場中陸續佔據地位。

2000年以後,三菱集團在技術創新和環保領域持續發力,三菱重工業在能源和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突破,三菱電機在智慧家居和自動化技術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三菱UFJ金融集團作為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也佔有重要地位。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