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數據】20240801(四)-世界上年紀最大的奧運金牌

作者:納蘭雪敏

奧運我最近看的太認真,認真都沒空好好上班,歷史數據中華隊拿下金牌的項目都是舉重、跆拳道居多,上一屆奧運罕見出現了男子羽球雙打冠軍,是新項目的冠軍,非常難成可貴。

不過多數運動都必須要有年紀的優勢,畢竟年紀輕體力與爆發力都更強,所以中華隊其實應該積極培養的項目是可以在大齡也能練習的比賽項目。

依據歷史,有三種運動可以40歲以上還能拿下奧運金牌,瑞典運動員Oscar Swahn在1920年的奧運會以72歲拿下銀牌,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他已經64歲拿下單發移動標靶團體賽金牌和雙發移動標靶金牌,更早一點在1908年奧運他60歲拿下單發移動標靶,可見這項運動年紀大也有機會拿下金牌,是中華隊值得開發的項目。

英國女性Sybil Queenie Newall在1908年奧運也以53歲拿下射箭金牌,所以射箭項目和射擊項目不需要耗費大量體力,就是值得發展的競技項目。

Kristin Armstrong是美國自行車運動員也在2016年里約奧運以43歲奪得金牌,而且是史上年齡最大的金牌得主,不過這項運動可以看出來,比較罕有40歲以上的人奪金,所以自行車金牌可能不是那麼容易。

Mary Hanna是澳洲馬術選手2020年東京奧運以66歲年紀參加馬術奧運,不過他沒有獲得獎牌,但可以證明馬術運動也跟年齡比較無關,不過臺灣可能不適合發展馬術運動,畢竟場地太過有限,相關經費可能非常的高,選手可能必須非常有錢,但如果有財團富二代願意參賽可能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行銷模式。


圖為瑞典運動員Oscar Swahn

目前為止,以金牌看中國是排名第一,已經拿下11面金牌,而且男子100公尺自由式潘展樂也拿到世界冠軍,我比較關注的女子十公尺跳水,一直被稱為中國夢之隊,全紅嬋上次2020年東京奧運以14歲初次參賽就獲得奧運冠軍,他出生在2007年3月28日,今年17歲,他的搭檔陳芋汐2005年9月11日出生,目前18歲,大概下一次就會是他們兩人最後參加奧運,因為跳水項目通常過了女子發育期後身高和身材變化後就比較難獲得比較好的姿勢,值得一提是拿過五枚奧運跳水金牌的教練陳若琳是全紅嬋的教練,而且他退役後就投入跳水裁判跟教練的工作中。

過去中國跳水出了很多世界大將,而且影響中國跳水是奧運罕見幾乎沒什麼競爭的項目,因為第一名太強,在單人與雙人十公尺女子跳水幾乎都是中國隊的天下,而且近年還進軍到3公尺跳水,今年巴黎奧運陳藝文與昌雅妮也拿下中國隊在3公尺跳水的冠軍,另外中國對的強項是射擊項目也拿下4枚金牌,可見中國隊似乎也做過數據分析,把射擊項目也拿來作為主要奪牌的目標,因為這個項目真的是最容易不受體能影響的項目。

但中國也在桌球拿下1枚金牌,女子雙打桌球組合王楚欽、孫穎莎拿下金牌,田徑項目的女子20公里競走也拿下1枚金牌。

法國與日本金牌數並列第二都是8枚,法國分散的項目就相當多了,但游泳拿下200公尺蛙式、蝶式、 400公尺個人混合式,都是由Leon MARCHAND拿下,這位法國泳將特別到美國找Michael Phelps的教練,菲爾普斯的盛名是歷史上獲得最多金牌的奧運選手,他一個人就有23面奧運金牌,全部都與游泳有關。

所以如果可以栽培到一個游泳天才,一個國家也能快速洗出奧運獎牌,但也要夠天才才行。

法國分別在擊劍、七人制橄欖球、山地自行車、女子鐵人三項都拿到金牌,可以說比賽項目蠻分散的。

日本也同樣拿下八面金牌,主要靠著滑板、柔道、競技體操、擊劍四項運動拿下,柔道拿下三項最多。

澳洲則是七面金牌,游泳四項最多,而且都是女子游泳項目,更難能可貴是四項選手都不太一樣,Mollie O'CALLAGHAN、Ariarne TITMUS、Kaylee McKEOWN都拿下金牌,這樣分析下來大家應該知道了。

想拿冠軍獎牌栽培游泳選手就對了,然後要再去培養一個特殊項目,比如跳水這種,或像是日本以柔道、滑板為特色,就容易名列前茅。

法國目前則是金、銀、銅最多的國家目前有27面而且柔道雖然沒有金牌,也有七面獎牌,擊劍則有六面,第二名則是中國,項目最多的是六面射擊獎牌、五面游泳獎牌,可見中國也知道游泳很重要,是重要獎牌項目。

澳洲人口2600萬人,可以拿下這麼多獎牌,可能想拿獎牌的國家都必須多跟澳洲學學,不過減少加班多從事體育活動,是拿下奧運獎牌的不二法門,體育活動沒有經過長期訓練是沒有辦法有出色的成果的。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