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台股】20241012(六)-2024年200億元市值以上9月營收創新高公司(28家,上集)

作者:納蘭雪敏


這次9月份公布出來的營收市值200億元以上的公司有28家創下營收的歷史新高,市值最高的是:

2382廣達,營收年增57.8%,主要是受惠AI伺服器的出貨,廣達9月筆記型電腦出貨490萬台,月增14%,主要受惠季底拉貨效應,第三季筆電總出貨1,260萬台,季增7.7%,廣達指出,第三季是筆電傳統出貨旺季,加上伺服器出貨也順暢,帶動營收走高,單季達4,245億元,季增36.97%,年增48.17%。

筆電第四季目前看來動能仍不明朗,維持先前法說會預期全年出貨年減個位數百分比看法;伺服器方面,AI伺服器訂單需求依舊強勁,隨上游供貨趨於順利,也維持先前展望,AI伺服器有望帶來更顯著貢獻,持續配合客戶出貨時間。

4904遠傳,營收年增6.31%,受惠遠傳合併亞太電信,去年2023年12月15日正式合併亞太電信,等於過去電信三雄的擴張下還是失敗,畢竟臺灣市場就這麼大,去擴張多兩家電信公司完全沒有意義,也不利於電信業需要規模經濟的狀況,只能低價搶市,畢竟頻寬擴張的附加價值並不高,商業上來看,三雄重新在合併後重回三強鼎力對三家公司都有幫助。

遠傳2024年10月11日市值3148億元,股價87.3元,目前來看2017年的本業利益142.2億元最高,去年已經接近以140.6億元緊追在後,覆蓋比為22.4左右,但2023年稅後淨利創下111.9億元的新高,以去年稅後算是28倍本益比,今年來看上半年60.29億元,下半年有機會挑戰120億元,本益比為26.2,這可能不少高股息ETF買進導致的結果,目前一年發117億元現金股息已經有點太高,殖利率很極限了。

2345智邦,2023年本業利益達到115億元,2024年10月11日市值3010億元,覆蓋比26.1,董事長黃國修,不過2024H1上半年比去年51.87億元衰退,只繳出49.69億元,但稅後還是繳出48.25億元的新高,甚至今年Q3智邦營收已經超過網通營收王啟碁。

法人之前認為啟碁企業客戶需求持續下修,營運商客戶需求也不佳,企業、營運商客戶需求惡化下,預估下半年營運僅與上半年相當,全年要達成1200億元目標難度很高。

智邦則反而受惠AI需求帶動高階資料中心交換器需求,在AI加速器、400G等出貨持續增溫,推升智邦營收破百億元,智邦9月營收繳出100.5億元,年增33.7%,月增6.69%。今年配出56億元現金,去年全年稅後則是89.2億元,大約配息62.7%。

今年年增目前至今14.8%的累積成長率,直接線性推估101.7億元的稅後,市值3010億元。約是30倍的本益比,給出紅跟綠混合的棕色,沒有特別便宜,也沒有特別貴。

6446藥華藥,2024年10月11日市值2139億元,董事長詹青柳,目前本業都還是虧損,業外有9億元左右的獲利,以前我們提過他的營運

藥華藥主要以干擾素來治療疾病,干擾素是一類由細胞釋放的蛋白質,主要作用是調節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感染和其他病原體,因為沒有利潤直接以營收跟市值來對照,今年累計營收達到66.73億元,線性推估全年89億元,股價營收比為33.8。

3533嘉澤,2024年10月11日市值1829億元,2023年的本業利潤69.46億元,比起2022年的72.69億元衰退,2024H1的本業利潤45.96億元,稅後43.07億元有比2022年32.62億元與28.94億元都高,8月與9月營收都寫下27億元以上新高,9月營收27.77億元,今年累計21.7%的年增率。

比2022年高峰200.8億元,今年218.2億元大約多出8.6億元,假設比去年89.2億元稅後更高,目前以89.2億元試算為20.5本益比,這樣的本益比不算太高,嘉澤主要透過電源及高速相關連接器及連接線品來切入AI,但這些毛利高但生意作不大,CPU Socket過去是主力,另外靠既有模具技術延伸跨入水冷快接頭,液態冷卻是新的資料中心需要應用的冷卻技術,但此外也是不好的消息,NVIDIA的GPU不再採用Socket設計,過去CPU組裝電腦的人都知道,同樣主機板Socket是可以替換CPU的。

GPU的1. BGA(Ball Grid Array,球柵陣列)封裝是直接焊接,不能更換,或者與主機板一體化,System-on-Chip簡稱SOC,SOC的設計中GPU與CPU會一體化,也不能更換。

所以嘉澤比較偏低的本益比我認為反映市場對於Socket未來淘汰的擔憂,所以嘉澤也積極轉型做其他跟AI相關的,目前來看營收確實有表現,且傳出B300會採用Socket設計。


最主要是Socket的好處是如果GPU有故障,可以透過Socket直接更換。

原文如下:

The socketed approach on NVIDIA's Blackwell Ultra "B300" AI GPUs approach is said to simplif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NVIDIA and can benefit several companies, especially the Taiwan-based Foxconn and LOTES, which produce interconnect components and sockets. The current Blackwell GPUs are soldered directly to the motherboard and with the transition to a socket-type design, the B300 GPUs could be removed from the motherboard just like CPUs.

NVIDIA Blackwell Ultra「B300」AI GPU 上的插座方法可以簡化 NVIDIA 的製造流程,並使多家公司受益,尤其是生產連接器和插座的台灣富士康和 LOTES。目前的 Blackwell GPU 直接焊接到主機板上,隨著向插槽式設計的過渡,B300 GPU 可以像 CPU 一樣從主機板上移除。

所以可以預期如果B300,到時候真的推出Socket設計嘉澤會是很大的受惠股,目前給予比較樂觀的評價。

5274信驊,2024年10月11日市值1734億元,之前2022年本業獲利24.49億元是高峰,稅後21.06億元,今年上半年9.67億元,稅後8.99億元,營收今年出現爆炸式的成長,以2024年9月達到43.56億元,2022年9月有38.83億元,其實如果實際來看,今年跟2022年比不過多了12%,但是9月單月營收達到7億元的歷史新高。

信驊是IC設計公司,類似於博通、聯發科這類的公司,他們的IC,BMC在GB200A NVL36有39顆,Hopper HGX有12顆,GB200A NVL36有49顆,這還只是單一機櫃,英文稱為Server Rack,所以題材上是跟著NVIDIA的題材股,但他們自己估2024年的營收Q3與Q4都是在17.5-18.5億元上下,Q4毛利率略高。

假設以18.5來算是37億元,以2024H1的40%本業利潤率是14.8億元,加上H1的9.67億元,24.47億元的本業利潤,這樣的本業利潤覆蓋率是70.8,所以我認為當前的市值有點過於樂觀與誇張了,給予比較負面的評價。

2356英業達,2024年10月11日市值1,593億,這家公司的營運也不是太穩定,獲利差的時候本業利潤一年45億元上下,好的時候2017年曾經達到87.3億元,但此後2023年算相當不錯也僅有74.63億元,但業外部分也多,2020年最高75.48億元,今年2024年H1達到47.38億元,所以今年相當有可能挑戰2017年的高峰,但業外出現10億元的損失,稅後只剩下29億元。

今年累積到9月營收4485億元,9月營收562.5億元創下歷史紀錄過去確實不容易達到每個月500億元的紀錄,今年4月以後每個月都達到500億元,現在更突破550億元,主要是客戶追加NVIDIA的H100與H200伺服器,2024年上半年的GPU供貨狀況趨緩,今年推估,英業達今年AI伺服器營收佔比達到20%以上。

而看一下今年的營收累積成長16%,也就代表筆電等出貨衰退,都靠AI伺服器支撐,筆電出貨180萬台,月增5.88%,年增率持平;Q3筆電出貨520萬台,季增6.12%,年增6.12%。英業達指出,今年客戶每一季都提前拉貨,使得第三季筆電出貨表現亮眼,預期第四季可能會有個位數百分比下修,全年呈現出中個位數百分比成長。

從英業達說法來看Q4可能營收可能出現衰退,廣達的說法同樣看出Q4筆電狀況不好,伺服器可能繼續旺。

下集待續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