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團今年股價清一色都在大跌,台塑、台塑化、南亞、台化四大公司佔據市值400億元以上公司的跌幅排行前七大全部都是台塑集團,只有世芯-KY是第五名,還有南亞電路板跟南亞科更是榮登跌幅第一與第二。
跌幅最少的台化,算到收盤日2024年10月22日只有36.32%算最少了,最嚴重的南亞科跌幅43.33%。
8046南電
南電2022年本業利益235.7億元,到了2023年剩下63.3億元,再到2024年已經出現虧損,2024Q1虧損7.97億元,Q2虧損2.07億元,南電在2024年5月28日的股東會下午舉行法說時提到,因為網通產品佔據50%以上,2024Q1也佔據46%,消費產品庫存修正回溫,記憶體回溫,車用部分不缺晶片,確定今年2024Q1是最慘狀況,不過雖然Q2財報虧損減少,但仍然本業持續虧損中。
ABF的主要應用於45%用於PC/NB處理器,19%伺服器,19%Switch、5G基地台等網通設備,以及17%車用和其他消費性電子,所以可以看出AI對於ABF的貢獻如果沒有邊緣運算也就是比如筆電這種應用,對於ABF的受惠程度不會有想像中的高。
2024年預計AI伺服器19%會上升到25%,未來有機會取代PC,但也不確定台廠將能完全吃到,比如日本公司Ibiden的技術可能都高於台廠,也是NVIDIA在H100和B100的供應商,但就算是這樣,日股代號4062的Ibiden的股價今年7月大跌後也沒有辦法回升,今年也是一路走跌。
最主要AI相關機版的貢獻仍然不夠大,Ibiden預計新的AI板工廠到2025年4月開始新增產能,南電還是三雄中庫存較高的,而且AI受惠最大的台廠可能是欣興,因為與美國科技股連結更大,被預期可能拿到Ibiden的第二供應鏈,ABF是屬於IC載版的一種,欣興切入AI則是用HDI,欣興的資本支出也都用於HDI不是ABF。
南電本身ABF營收也只有45%,BT佔據33%,PCB佔據22%,PCB是屬於毛利比較低的產品,可以看到BT板應用在非主要運算的比較多,ABF都是用於運算。
AI Server中使用HDI比例高,未來AI PC也會帶動HDI的層數提高,臺灣HDI PCB以華通(Compeq)最高,第二名為欣興(Unimicron),第三名是健鼎(Tripod)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做ABF載版未來可能沒辦法受惠於AI Server,最多就是AI PC。
2408南亞科
目前預計2025年Q2轉虧為盈,2025年會有DDR5,但主要還是靠PC,如果沒有AI PC的大放量,南亞科難以獲利,雖然2024年累積前9月的營收成長30.1%,公司2024年10月9日的法說仍然提到庫存去化長,AI需求仍然旺,AI PC在起步階段,中低階手機不佳,唯一利多是AI伺服器會增加對 DDR5產品需求。
1B(第五代10奈米)製程的8Gb DDR4 與 16Gb DDR5 如期量產,目標第4季底達15%以上投片產能,明年1B繼續推出LPDDR4與LPDDR5,而1C則是第三代10奈米製程,LP則是Low Power DDR,通常用在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可以有更省電的作用,南亞科從2022Q4就開始虧損,已經連虧7季以上,2024Q2雖然創下比較好的狀況只有虧損23.19億元,相較於2023Q3最慘虧損43.4億元已經好一些。
1301台塑
台塑2023年也本業虧損40.29億元,台塑2024年6月20日股東會董事長林健男當場淚灑現場,更驚人是雖然台塑2023年稅後有獲利,但那是靠業外110億元的損益達成,本業已經出現40.29億元的虧損,使得EPS只剩下1.15元。
今年2024Q1持續虧損,Q2小賺1.7億元,股東會時董事長林健男提到的市場嚴重供過於求,低價競爭,致使石化業景氣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這才是主因,而林健男退休後由總經理郭文筆接手,本業主要靠聚氯乙烯(PVC)與特用化學品為主要獲利。
6505台塑化
台塑化2021年一年可以本業利潤551億元,2017年一年更是916.6億元的本業利潤,但2023年剩下154億元,2024Q2只有11.69億元,Q1則是32.08億元,加起來本業仍然不足50億元的獲利,主要75%左右都靠煉油獲得營收。
1303南亞
2021年一年本業有810億元的獲利,到了2023年非常慘只剩下19.84億元,2024上半年更是累積虧損2.86億元。
1326台化
2024H1本業利潤14.01億元,2021年344.3億元的高峰這還不算高,2017年可以獲利389.1億元,2018年也有367.8億元,但2022年本業虧損55.86億元,2023年30.5億元,2024H1算是非常不錯了。
主要仍然靠石化產品帶動,台化的石化產品很多苯、甲苯、對二甲苯(PX)、鄰二甲苯(OX)、苯乙烯(SM)、合成酚(Phenol),丙酮(Acetone)、純對苯二甲酸(PTA)、二甲基甲醯胺,台化與台塑化是相對四寶中還有獲利的公司。
而四寶加上南亞科與南電,總共六家公司,其實被影響股價也跟台塑集團喜歡交叉持股有關,因為就算自己本業獲利,轉投資的業外影響很大。
我們以台化為例,2023年本業虧損30億元,業外104億元的獲利,但問題是2017年389億元的本業獲利外,業外也是277.9億元,代表就算不看本業的衰退,業外的衰退也是高達173億元以上,比例來看幾乎就是衰退63%左右,衰退幅度相當大,這也就難怪股價也是要一直下跌,同期比較2024H1的稅後雖然有改善,問題是綜合損益列入台塑四寶股價的損失後,綜合損益大跌91億元以上,這些就算不能認列(因為四寶不會賣股票),但長期對公司的損失是看得出來的。
總結:
目前四寶台塑化畢竟最賺錢市值還有4660億元左右,最慘的台化只剩下2265億元,兩大科技公司,南電只剩下907億元,南亞科只剩下1369億元,而且除了南電與台塑化還守住淨值比1以上,其餘連P/B都不到1,這表示市場正在預期他們長期虧損不穩定。
2017年是台塑集團近年高峰,2021年已經明顯發現不如2017年,警訊已現,現在更不要說了,長期而言可能完全喪失競爭力。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