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財經】20241114(四) - 台廠大遷移,連車燈製造商都去美國

作者:納蘭雪敏

2024年中國的製造業勞動力成本約為每小時$6.50美元,而美國的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則約為每小時$35.53美元,這顯示出兩國之間的勞動力成本差距仍然非常明顯,約為五倍,但是美國隨著石油開採以及綠能與核能的變化,以及豐富的天然氣,工業用電價格通常低於中國。

貿易戰以後,臺灣車燈大廠堤維西2019年就到美國設廠,剛好是貿易戰最激烈的2018年以後,堤維西2023年繳出本業17.47億元的獲利,2024累積到Q3本業利潤更是19.13億元的新高,2023年繼續買下底特律的舊廠房,希望今年底可以投產,並且全面聘用美國人。

堤維西(TYC)與美國的Visteon在中國有合資,2000年時Visteon從福特汽車分離出來,主要是世界汽車零組件製造商,合資的中國公司請來了William Newman 做TYC的COO(營運長)。

透過在臺灣設計模具然後中國製造模具,把原料與模具送到美國生產可以降低開發成本,台達電也積極到美國設廠,因為可以更貼近客戶,北美台達電總經理曾百全今年2024年4月2日提到:

數據中心和散熱需求浮現較快,電動車的需求也有,但驗證時間需時較長,總體言之,需求比較不成問題,比較大的挑戰反倒是產線的安排。

2022年台達店公告購買德州土地30.25英畝(約37,031坪)後,2023年又跟進購入鄰近土地面積達8.19英畝(約10,025坪),新廠房和接續新建工程產能不斷開出,美國已儼然成為台達亞洲以外的最大生產據點,美國業務佔據台達電三分之一,北美出貨100萬套電動充電設備,電信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工業自動化、電動車以及大樓自動化市場全部都跟美國攸關。

【冰質台股】20240705(五)-友達法說會,降低面板比重往車用市場邁進智慧座艙計畫

友達併購BHTC後也透過BHTC,直接切入美國製造,友達美國總經理柯信名在底特律有研發中芯,直接切入底特律三大車廠(福特汽車(Ford Motor)、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以及克萊斯勒(Chrysler))。

世德(Sumeeko)做汽車扣件透過德國子公司也去到美國,2024年才決定到美國,2018年當時併購德國的MMG(MAX MOTHES Group),現在的總經理Schermbach Martin Alexander就是當時進入世德,也投資5億元到底特律,世德總經理認為美國生產的優勢就是資金回收更快,回收天數只有亞洲製造的1/3,因為運輸的時間縮短,美國也預計成為世德最大客戶。

美國正在重建鐵繡帶,透過Tesla等供應商在地生產,以及運用核能等最新發展AI等產生全面帶動美國製造業重啟,日本製造以前的美國製造。


美國的製造業建設支出爆炸性的在疫情以後受到晶片管制等全面性的爆衝,回過頭帶動汽車等行業的進入美國,臺灣再不加速對於人才的投資,核能、綠電與AI的投資資金與人力將重回美國製造,這次會複製2000年時台商大規模前往中國大陸的狀況,資金將高速外流。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