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的人很難理解為什麼德國車在中國賣不動了,保時捷、賓士、BMW(中國稱寶馬),這些車過去在中國也賣的非常好,理想、蔚來、小鵬、小米、比亞迪五大汽車車廠聯手宰殺德系高價車。
你要說中國經濟不好是事實,但更多的人是為什麼有更好的外觀,更好的內裝,更先進的科技,同等安全性為什麼要選擇德系車呢?更別說電池等中國的電池廠寧德時代是連Tesla也內建的電池,自產自銷和完整的供應鏈給中國汽車非常好的養分。
中國品牌在2024年9月的小客車(以9人座以下為主,中國大陸稱為乘用車)銷售中佔據了52.8%的市佔率,連續第三個月超過50%,國產車在中國市場已經建立起消費信心與品牌地位,同樣的價格中國汽車製造商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的電動車,BMW、Mercedes-Benz和Porsche在2024年Q3的銷售出現明顯下滑,分別下降了19%、13%和15%,中國在電動車和電池技術方面的進步迅速,中國品牌如比亞迪和小鵬汽車已經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德國汽車製造商在轉型過程中面臨困難,未能及時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持續下滑更是重點。
但因為臺灣不能整車進口中國汽車,但就算在這樣情況下MG4或者MG系列一樣在臺灣賣的非常好,就證明只是封殺導致中國品牌能見度不高,被迫繼續買德國車,否則一旦中國品牌進入臺灣,德系車依然會複製中國狀況全方面銷售下滑。
中國品牌正在告訴消費者,汽車真的沒有那麼貴,可以用製造能力做出更漂亮、便宜的產品,而且中國政府也全力補貼汽車產業,比亞迪在2022年獲得的政府補助金額高達22.6億美元(約合730.75億元新台幣),2024年獲得的補助金額達到34億歐元(約37億美元),中國政府的補助政策不僅有比亞迪,許多汽車製造商也受惠各種形式的補助,包括購車補貼和稅收減免。例如,2024年中國的「以舊換新」補貼總額達到111.9億元人民幣(約15.77億美元),地方政府也會提供額外的補貼,進一步提高了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例如,對於純電動車的補貼金額可達1萬2600人民幣。
過去德系品牌建立的品牌價值已經完全被中國車款打敗,又外加中國政府的大力補貼使得市場銷售狀況一直下降,而且中國車廠不是只有便宜的比亞迪,蔚來的車價80萬元人民幣,這可是將近360萬新台幣,完全對標保時捷高階車款。
但說穿了現在中系五大車廠已經可以聯手宰殺德系高價車了,因為這些中系車廠的車內裝與外觀都不輸給德系車,蔚來汽車ET9外觀完全不輸保時捷,一線尾燈的設計的科技感也相當高,
蔚來(NIO)ES6在2020年推出已經跟BMW價格差不多,人民幣售價也達到42.6萬元,新台幣已經是191萬元了,大陸市場沒有臺灣這麼高的關稅,所以已經與BMW的X3與X4差不多,BMW的X3中國售價約40萬有找,X4比較低階版本約45.6萬元。
蔚來的車款出自Kris Tomasson之手,Kris Tomasson畢業於美國加州的設計名校Art Center,幫Nike、福特、私人飛機公司灣流、可口可樂、BMW i系列都設計,蔚來的團隊更是很多都在BMW、賓士工作過,比如Stephanie Waser是做CMF(Color(顏色)、Material(材質)、Finish(表面處理) )的專家,以前在賓士與福特都做過,或者Jochen Paesen也是,所以與多數人想的不同,中國車廠的設計團隊非常國際化,外觀也找BMW的前團隊的Juno Suh來設計。
臺灣封殺中國大陸品牌汽車下,其實越來越脫離真實的國際汽車市場,以2024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售約4300萬輛來看,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佔率一直上升,2024年中國汽車品牌市佔率已經多少了?答案是34%。
全球電動汽車預計上半年達到850萬輛左右,也就是已經大約20%都是電動車,中國汽車市場更是45%的市佔率,歐洲達到25%,美國達到11%,中國電動車全球銷售市佔率達到驚人的60.4%,上半年就賣掉434萬輛,也就是說全球10台車就有一台是中國車而且是但動車。
2023年,日系和德系品牌的在中國市場市佔率分別降至15.6%和18.7%,最新2024年10月的數據,全球中國汽車市佔率已經達到38%,創下歷史最高,歐洲市場來看BMW從市佔率從7.5%上升至9.7%,但比亞迪(BYD)和吉利(Geely)等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的市佔率從0.69%增長至2.63%。
反而特斯拉在2024年的歐洲市佔率從2023年的19.8%下降至17.2%,大眾汽車(Volkswagen)的市佔率也出現下降,從22%降至18.7%,Stellantis集團的市佔率從15.7%下降至14.9%,旗下品牌如Fiat和Alfa Romeo的銷量大幅下滑,分別下降了25.6%和21.9%。
英國跑車大廠Aston Martin也出現虧損,2024Q3虧損1340萬美元,今年已經虧損5億多美元,年初至今的銷售量衰退 17%,去年前9月4,398 輛與今年前9月比較下降到 3,639 輛。
義大利跑車品牌Maserati今年也冒出出售品牌的傳聞,目前Maserati是Stellantis旗下的品牌,這個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也暴跌87%,一年賣不到1000台車。
日本的日產今年在中國與北美兩地雙雙暴跌,2024年上半年淨利暴跌94%,不敵特斯拉和比亞迪,削減全球生產量25%並裁員9,000人。
德國的福斯汽車(Volkswagen)產能利用率只有75%,電動車市場的轉型進展緩慢,2024Q3的全球汽車銷量年增暴跌77%,中國市場也大跌15%,德國高昂的電價與人力成本,德國人本身對於工作的熱情不斷衰減,很喜歡以病假當作藉口沒事就不去上班,福斯預計要關閉至少三座德國工廠,並裁減數萬名員工,這是成立87年來首次考慮關閉德國工廠,對全體員工實施10%的減薪,並凍結薪資至2026年,以減少經營成本,就在經營慘澹的時候,工會抗議想要罷工,讓狀況更加雪上加霜。
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2024年營業利潤率下跌到5.5%-7%的區間,回到四年前的水準,集團高定價的盈利模式也一樣不敵持續創新的中國車廠。
對於歐系與日系車的殞落,目前歐洲以BMW還算有支撐,而美國系以Tesla為主,中國系百花齊放,但進軍歐洲以比亞迪最積極,市佔率也衝刺的最快,五大中系車廠聯手宰殺德系高價車,日系也節節敗退,臺灣的車市在封殺大陸汽車之下,似乎與國際社會的汽車市場越來越脫節,對於價值的判斷已經失去了國際化。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