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今年因為股價暴跌,蠻多臺灣的財經雜誌都選他當主題,其中提到Alo與Vuori,因為我是男性,不是女性,很難分析瑜珈褲是不是好穿,我對紡織品最深入理解的是材質與實際的感受。
疫情後我對Lululemon的想法是Lululemon在顏色上的改變更大,而且把短褲的尺寸做的更短了,也就是更偏向真正的運動尺寸,但確實耐穿性我認為退步了,也不再使用黑色這種傳統顏色,我猜測是因為過去Lululemon的消費者,比如我已經有不少Lululemon的黑色產品,相對黑色產品的銷售量就會下滑。
紡織品上你所知道的任何運動品牌,其實多數都使用三種主要的材質。
棉(Cotton)、聚酯纖維(Polyester)、彈性纖維(Elastane),彈性纖維有的廠商會使用萊卡(Lycra)做標籤,你在看的到的運動品牌都大量使用這三種材質。
比如下面是Vrori的Ponto Performance Jogger系列,使用以下材質:
89% Recycled Polyester, 11% Elastane
但比如Lululemon的In Mind系列就使用以下材質:
主體:85% 尼龍、15% 彈性纖維
就我所知尼龍(Nylon)的生產成本至少是聚酯纖維(Polyester),當然Lululemon也有聚酯纖維(Polyester)的產品,而且聚酯纖維(Polyester)也不是這麼單純,涉及到很多加工處理,化學添加都能讓一塊布料有更多機能的表現,比如銀纖維防臭因為可以抑制細菌,只看布料其實不能看出實際的加工過程。
而且目前我還沒在Lululemon看過真正最高階的三醋酸布料,真正要驗證同一種材質的品質也不是這麼容易,因為紡織品多數情況看起來都差不多,但真正到洗衣機水洗以及烘乾後才會慢慢看到布料的耐用性,以化學纖維來看也有分丹尼數(Denier,簡稱D)的差距,這是用測量紡織纖維粗細的單位,特別專門用來測量長纖維,多數運動服飾都是使用長纖維不會起毛球,多數人熟知的棉就是短纖維,但也有長纖維的棉花。
長纖維(Long fibers)因為比短纖維韌性更好,紗線和布料抗撕裂性跟耐用性就更好,適合運動使用,而且光澤感也更好,比較大的缺點就是透氣性會比較差,但可以透過設計與加工調整,所以你常常會看見運動品牌喜歡在衣服上開洞,就是為了直接物理性的增加透氣性,因為其實長纖維的透氣性天生就是比較差的。
而我非常喜歡Lululemon的一點就是他們常常使用非常多種複合材料。
比如:Engineered Warmth 外套使用到羊毛,Evolution 短袖 Polo 衫使用真正的5% Lycra®® 彈性纖維和10% 萊賽爾,我幾乎沒有在品牌廠中看見使用萊賽爾(Lyocell) 的公司,萊賽爾(Lyocell) 是植物纖維素製成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它是一種環保纖維,游木漿製造而成,溶劑可回收高達99%,是非常環保的製程,萊賽爾纖維很多都用做內衣和睡衣,還是高階的內衣睡衣才會使用這種材質。
比如臺灣的內衣品牌曼黛瑪璉在他們的內褲就會使用將近50%的萊賽爾(Lyocell) 49%,另外也使用聚醯胺纖維(Polyamide )將近40%,Polyamide就是尼龍(nylon),當初杜邦公司在1935年發明的時候就是使用Nylon形容這種人造纖維,Nylon也分為好幾種,Polyamide可以說是一種學名,但通常泛稱如果沒有看到細節兩者就都是通用,因為廠商也不會告訴你他的製造細節。
但材質好並不代表就能賣的很好,因為紡織成衣牽涉到的消費者體驗很多種,做得很耐用要看消費周期,我非常喜歡Lululemon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是很常買衣服的人,一年可能就買個一次兩次,所以我的預算非常高,因為我不常買可以買非常貴的服飾,甚至兩年買一次都可以,但經常買的人因為他的服飾都很新,可能還沒損壞就已經被丟棄了。
所以我今天寫Lululemon就是希望更多男性可以關注這個品牌,Lululemon在紡織品的創新絕對不是只有貴,而是真正把成本有投入,這種高品質的紡織品背後是台股上市公司儒鴻,儒鴻是臺灣紡織業界的超級高標,今年我也寫過他的業績展望。
儒鴻傳說有六個小巨人的新客戶,之前三大客戶Nike、Under Armour、Lululemon今年以來Nike、Lululemon表現都很悽慘Under Armour雖然股價已經跟2015年高點不能比了,幾乎只剩下當年的20%,但今年也沒有下跌,意外上漲。
儒鴻還幫Athleta代工,這家公司是GAP旗下的品牌,Alo與Vuori非常可能是六大巨人中,另外還有Skechers、Gymshark、Columbia、Fabletics、Reebok、Puma、New Balance都有可能,時尚運動品牌中可能是Michi、Varley、Splits59、Beyond Yoga。
之後等儒鴻公布才知道是哪六家,Lululemon雖然是品牌中的材質之王,但消費者對材質幾乎一無所知,Lululemon也必須在設計與造型上重新找回自己的動力。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