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2024年146集的深度文提過小米汽車成立與怎樣建立的故事,故事的最後沒寫完寫道:
雷軍說的話:懂一行、愛一行,才能真正幹好這一行。
他的行為其實落實了一個真正熱愛產品的人才能賣好這個產品,你必須走出辦公室真正傾聽每一個使用者你才能真正做好這些事情。
故事講到雷軍希望自己去成為賽車手來讓自己更瞭解汽車,在這過程中,他把所有的賽車電影、汽車相關的書籍都看了一遍,發現法拉利、Bugatti、Maserati、McLaren這些品牌都是由賽車手創立,所以自己有賽道經驗非常重要,只有才能真正瞭解一台好的汽車需要什麼?
在這過程中,雷軍為了瞭解一台好車是什麼,不斷的跟自己的公司同事借車,因為這些車是消費者實際願意買的,被雷軍稱為Dream Car,他希望小米汽車是消費者心目中的Dream Car,2024年10月29日小米性能旗艦版Su7 Ultra在德國以6分46秒874的成績打破紐柏林北賽道的四門房車單圈最速紀錄,請注意是四門房車紀錄不是最速紀錄。
而且小米釋放的全程賽道影片,在這場賽道記錄以前,2024年10月23日,美國福特汽車的CEO吉姆·法利 (Jim Farley),他說過去半年他特別從中國買來小米Su7在美國駕駛,在PodCast節目公開說:
"We flew one from Shanghai to Chicago, and I've been driving it for six months now, and I don't want to give it up," Farley continued.
「我們從上海運了一輛到芝加哥,我已經開了六個月了,現在完全不想放棄它。」
原文來自:
2022年12月,小米汽車開始在黑河進行冬季測試,雷軍親自到黑河冬測,冬測是汽車、摩托車或其他交通工具在寒冷環境下進行的測試,主要目的為了確保產品能在極端低溫條件下正常運行,並檢測各項性能指標是否符合標準,這些測試是為了測試車輛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適性,測試人員說他做了20幾年,第一次看到董事長親自參加冬測。
2023年8月雷軍也親自到土魯番進行夏季測試,這次夏天測試給雷軍對汽車防曬有另外一種感受,因為他親自到了當地,有些車種的車內溫度高達90多度。
最後576台小米汽車到300多個城市,總測試540萬公里的道路駕駛,網友吐嘈小米汽車造車時間短,高層不敢親自駕車,雷軍於是親自帶領所有高層進行車測,所有高管測試10萬公里,雷軍親自測試5000公里,參加十多次實際道路車測,從北京到上海1276公里,15個小時,全程一人駕駛,這主要仰賴小米的智能駕駛系統,雷軍車測時直撥創下3900萬人觀看。
雷軍對這三大測試給出自己的心得,他認為:
勇氣不是用喊口號的,而是必須每一步腳踏實地的行動。
雷軍在直播時有一次說自己會甩尾(大陸用語稱飄移),雷軍親自下場實況拍攝他甩尾的影片震撼網路,但網路質疑一片,認為一個2021年才開始造車的公司怎麼可能打敗Tesla或者比小米更早造車的眾多中國車廠。
雷軍找來23位市場專家評估,這23位都不看好小米汽車能賣的好,開出一個月可能只能賣3000台就已經是頂標的目標,雷軍用各種小米汽車的優點希望說服他們改變想法看是否能讓市場接受,但市場專家還是沒有改變想法,2024年3月整個小米汽車團隊被這樣的估計數字弄得非常焦慮,雷軍本人也非常憂鬱。
雷軍提到當時他想起,他試駕同事的福特野馬,這位同事說這是他存錢十年買給自己的獎勵,是一台他的Dream Car,每天早上一上班坐到車中,踩上油門興奮不已,回到家都會在車裡待一下,才想回家。
雷軍說:小米Su7是為了每一個希望獎勵自己的人的車。
他相信小米Su7的產品力與魅力,他始終相信Su7將大賣。
於是最關鍵的問題來了,2024年2月就要訂好規模,團隊建議是3萬台,但訂太多導致庫存虧損,訂太少會被罵飢餓行銷,最後雷軍決定相信自己訂貨76000台,在全中國能月賣1萬輛的電車只有Model 3,小米3年造車就要挑戰全中國銷售最好的電車。
2024年3月中,開始了第一次的媒體試駕,是市場第一次接觸到Su7,而許多汽車網紅實際駕駛後,發表感想認為這完全不像是一家剛開始創立的汽車品牌,認為產品非常成熟。
另外一個新問題,怎樣定價?
在純電車市場,成本高昂,除了Tesla市場幾乎沒有獲利的廠商,銷售團隊最後也遲遲無法決定價格,雷軍決定21.59萬元最後這個定價,是當時團隊最看好的人,其餘都不相信可以賣到這麼高的價格。
小米發布會,公布21.59萬元人民幣的定價後,全場歡呼。
4分鐘賣出1萬台,27分鐘打破5萬銷售量,等於訂貨量幾乎確定沒問題。
雷軍分享一位四川大學的數學教授,三年前小米宣布造車他就買下了車位等待小米汽車的到來。
2024年4月3日,雷軍親自到第一台車的交車現場,替米粉親自開車門,這一舉動後來引爆網路,稱千億CEO親自開車門,後來引發各大汽車品牌CEO都親自幫消費者開車門。
2024年5月SU7上調年底10萬台銷量,準備上看12萬輛,距離2021年初不過3年,全球最大市值公司蘋果的汽車計畫八年最後解散團隊,小米3年內從無到有,直接挑戰中國電車銷量冠軍,小米汽車從一體化壓鑄、AI智能檢測,自動噴塗,包括焊接、鉚接、膠接都由自動化自動完成。
2024年11月18日公布財報,Su7推升營收大漲30%,打破華爾街預期,繼續上調全年銷售目標,手機站穩全球第三大製造商,僅次於蘋果與三星,再度上調目標到13萬輛,6月以後將工廠產能翻倍,並預計推出11萬美元的高階Su7 Ultra,Su7並比中國款Model3便宜4000美元。
各大投行於是修正2025年小米將直接交出40萬輛電動車,電動車將佔據小米20%的營收,2024年為8%,但汽車與新創業務調整後虧損人民幣 15 億元 ,毛利率17.1%,電動車營收95億元,在報告中並認為小米電車業務將持續擴大營收並將帶來更好的獲利能力,但目前累計虧損18億元人民幣。
但隨著銷量增加,單車的固定成本(如設計、研發、模具等)會被分攤,從而提高毛利率,零件的採購成本通常因訂單數量增加而降低(如規模折扣、供應鏈效率提升),達到損益平衡點後,利潤就會快速增加,目前估計在2027年也就是3年後會達到損益平衡,2027年後才能看出需要花費多久回收10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
但2022年當時Q1財報時小米汽車當時追加47億元人人民幣的投資金額,實際上距離100億美元的數字還相差甚遠,推估最後所有成本可能僅有20億美元,遠低於Tesla的100億美元,也代表中國製造的研發成本可能僅有類似車款的20%。
但最多人不理解的是自動駕駛系統的差異,小米以毫米波雷達和NVIDIA DRIVE Orin 來進行智能駕駛,比亞迪在2023年3月NVIDIA的大會上也是使用DRIVE Orin晶片生產自動駕駛汽車,而Tesla已經取消採用 Tesla Vision ,單純使用攝影鏡頭不再使用雷達。
華為的專家不認為攝影鏡頭可以完全替代雷達,他認為反光與部分造成汽車視覺失靈時,雷達是可以替代的輔助方案,所以鏡頭不能完全替代雷達,未來Tesla會不會因為鏡頭失靈導致事故,這還有待觀察,但從目前華為的說法是比較保守的設計方案,但強調安全性的設計。
1 留言
下次排休時 再繼續看完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