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臺北101傳出最新消息,101民股最大股東日商伊藤忠在新任董事長賈永婕上任後將釋股,創下伊藤忠接手頂新持股後首次釋股的消息,伊藤忠於2018年收購頂新持有的37.2%股權,成為民股最大單一股東,公股擁有52.08%的股份,因此政府代表的多數股權推派賈永婕成為101董事長。
今年日商伊藤忠初曾將5%的股份轉讓給子公司西松台灣投資,整體股權維持不變,保有五席董事。
之前賈永婕上任時我們曾分析過台北101的建設計畫整體開發權由宏國集團在1997年拿下開發權,由日商熊谷組為首的KTRT團隊得標興建,我們之前也提過2015年以後就大概就奠定28億元上下的水準,2010年其實就開始逐步獲利。
【冰質財經】20240904(三)-台北101的前世今生,誰來做都是獲利28億元
地上權70年大約在2073年後到期,目前也大約過了20年左右,剩下50年左右,伊藤忠目前日股市值約12兆日圓,大約排行日股第13大市值公司,略輸給軟體銀行,略高於任天堂,目前傳出可能接手的對象為中信金控。
不過目前最大關鍵可能是臺灣民股如果要接手,等於要接受公股持續主導的角色,等同於政治委派的對象來管理,如賈永捷等其實不具有專業經理人的資歷卻擔任董事長,對於民股而言更重要的可能是投資回報率必須達到一定程度。
以101稅後淨利22億元來看,如果以房地產比較高標的標準3%的投報率來看,回推大約市值在733億元,如果僅用2%來看則在1100億元,完全看接手的金控希望的投報率目標多少,且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也可能要求官股釋股來主導101的經營,否則投入數百億卻無法取得經營權,會給投資帶來相當大的風險,這也就可以看出為什麼伊藤忠希望釋股。
畢竟臺北101高達700-1000億元的市值,以接近40%股權而言,就是280億元到400億元的投資,每年影響8.8億元的定期回報,當臺北101變得更政治化,日商自然不想介入臺灣政治的亂局,所以公股如果不能選用一個比較中立的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就會導致日商希望出脫持股,而民股則自然希望自己主導經營。
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簡稱IFC)為例也是香港商辦著名地標,也是以新鴻基地產為主導,而新鴻基地產是純正的民股,由郭家三兄弟創立,是香港房地產市場的領導者,當年建成也是世界第五高,香港第一高的建築物,現在是全球3名。
2009年杜拜哈里發塔打敗臺北101成為世界最高建築,由伊瑪爾地產擁有,高度828公尺,但伊瑪爾地產地產雖然最大股東是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貴為杜拜總理,以及由主權財富基金杜拜投資公司持有,但董事長是Mohamed Alabbar。
Mohamed Alabbar本人並不是杜拜阿聯酋的貴族,他是替杜拜政府工作的專業經理人,主要都是擔任經濟相關工作,而且他從1992年開始就開始替杜拜政府工作,Mohamed Alabbar的父親只是一個貿易船的船長,大學畢業以後開始在阿拉伯聯合大陸中央銀行中行工作,所以嚴格來說Mohamed Alabbar比較接近臺灣正統經濟官員,如果真要類比可能類似於官股銀行或者中央銀行的官員,而杜拜有一點與新加坡、香港這類經濟體有很類似的狀況在於穩定的法治與對外資開放的心態。
而且都有國際化的法律框架,拜的自由區,如杜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傑貝阿里自由區(JAFZA)等,為外資提供獨立於阿聯酋一般法規的法律體系,允許外商全資擁有企業,並提供免稅優惠,接著DIFC 等區域採用英國普通法體系,並由國際專家組成的法庭進行裁決,提供與全球投資者熟悉的法律環境。
所以這種背景下歐美等外資當然特別願意進入杜拜投資,法律是保障資本的基礎,而杜拜允許外國人在非自由區內全資擁有公司,消除許多投資者對當地合夥人制度的疑慮,還無企業所得稅,也不需要個人所得稅,沒有稅收之下,杜拜靠政府優質的控股經營來獲得龐大的金流,比如阿聯酋航空(Emirates)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航空公司之一,規模甚至大到不參加任何聯盟。
而且阿聯酋航空(Emirates)主要經營國際旅客,光是航點就有150幾個,就是希望方便全球外資可以到杜拜投資,而且機對都以A380與波音777這種載客量最大的飛機為主,也靠這樣吸引全球頂尖的資本與金融專家進入杜拜,這些資本進入以後,杜拜政府透過繁榮地區來出售土地與房地產租金或者外國人買房的交易稅來賺取稅金,以及貿易與物流的獲利,還有旅館、旅遊或者高端的消費全部都在杜拜可以產生增值稅(Value Added Tax, VAT),VAT跟臺灣的加值營業為是一樣,也就是發票開5%的概念,日本稱為消費稅。
這種稅1954年法國經濟學家Maurice Lauré於1954年發明,法國政府45%的收入來自於這種稅,其實這種增值稅是最好的一種稅收,原因很簡單,所得或者各種交易產生的稅金如果越少,越能產生經濟繁榮,日本使用消費稅的概念非常正確,因為企業生產中雖然產生5%的稅金,但可以扣抵,所以最後都是由消費者買單,也就是買越多東西的人需要繳交越多的稅,理論上越富裕的人就會消費越多東西。
但消費稅對於低收入者較為不利,因為當收入高於一定門檻後,消費稅佔據整體收入的比例就會降低,因此高收入者仍會課徵稅率來平衡貧富差距,但杜拜對於企業營利所得稅從2023年6月1日開始雖然開始課徵,淨利潤超過 375,000 阿聯酋迪拉姆(約 10.2 萬美元)的企業需繳納 9% 的稅款,但仍然相當低,而且自由區註冊的公司如果沒有從事海外業務依然可以享有免稅待遇。
由杜拜與香港的例子來看,引入一個沒有資本經驗的董事長都是非常奇怪的事情,香港引入本身就民股主導指標大樓,杜拜雖然大股東是政府,但主要的董事長仍然交給政府處理經濟相關的官員,甚至長達30年以上的資本相關的經驗。
臺北101的人事布局其實凸顯臺灣高度脫離國際化,也凸顯外資不願意進入臺灣甚至希望出售,背後就來自於這樣背離國際化的狀況,以杜拜、新加坡為例都積極培育國際化人才引入外資,造就驚人的財富,阿聯酋世界人均GDP排行世界第六,而前面說到杜拜其實以房地產及營造業佔據20%以上的比例,貿易佔據16%以及金融11%,都是對外相關,甚至剛畢業的年輕人薪資就超過10萬台幣以上,人均GDP落在49,550美元左右,也高於臺灣的33,234美元,從國際化的指標建築來看,反而凸顯臺灣太過政治化的干預指標地產的人事。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