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長和代表人物李澤鉅,他是香港富豪李嘉誠之子
香港上市的長和代號00001,昨晚公告與BlackRock, Inc.、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及Terminal Investment Limited(統稱BlackRock-TiL財團)達成協議,計畫出售Hutchison Port Holdings S.a.r.l.(HPHS)及Hutchison Port Group Holdings Limited(HPGHL)全部股份,預計交易將為集團帶來190億美元(約1482億港元)現金。
HPHS與HPGHL合計持有和記港口集團80%實際權益,而和記港口集團則在全球23個國家、43個港口營運199個泊位,出售範圍包括相關管理資源、貨櫃碼頭系統、資訊科技及其他控制營運資產。
公告特別提到,出售資產不包含和記港口信託的股權,即該信託在香港、深圳及南中國營運的港口,或任何中國內地港口。
此外,BlackRock-TiL財團亦就收購和記港口於Panama Ports Company, S.A.(PPC)90%權益達成原則性協議,PPC負責營運巴拿馬巴爾博亞及克里斯托瓦爾港口。交易須待巴拿馬政府確認收購條款後進行。
出售資產的100%企業價值為227.65億美元,扣除50億美元淨債務後,資產權益價值為177.65億美元,長和出售的80%權益價值為142.12億美元(購買價)。購買價將依完成時的實際淨債務調整,並扣除PPC交易代價的80%。
之前巴拿馬政府考慮提前終止長和營運當地港口的合約,但尚未決定,並希望避免潛在訴訟。兩名巴拿馬律師已向最高法院提告,指控合約違憲,主要是因為川普認為巴拿馬運河涉及美國利益,並宣稱巴拿馬運河屬於美國。
本次收購的BlackRock, Inc.(貝萊德,NYSE: BLK)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 1988 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管理資產規模(AUM)超過 10 兆美元。公司專注於各類投資,包括股票、固定收益、替代投資、指數基金(如 iShares ETF)及基礎建設投資。BlackRock 以強大的風險管理系統 Aladdin 而聞名,並對全球金融市場有著重要影響力。
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全球基礎設施夥伴)GIP 是一家專注於基礎設施投資的私募股權公司,成立於 2006 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GIP 管理的資產超過 1000 億美元,投資範圍涵蓋能源、交通、數據中心和公用事業等領域。公司擁有並經營全球多個機場、港口、能源設施與鐵路基礎設施,並曾參與許多大型基礎建設收購案。
Terminal Investment Limited(TiL,終端投資有限公司)TiL 由全球知名的航運集團 MSC(地中海航運) 於 2000 年成立,專注於投資、開發與管理全球港口碼頭。TiL 透過直接持股或合資方式,參與全球主要貨櫃港口的營運,以確保 MSC 的航運網絡有穩定的港口基礎設施支持。公司目前在歐洲、北美、拉美、非洲與亞洲擁有多個碼頭資產,並與多家港口營運商合作。
Larry Fink(勞倫斯·芬克) 是 BlackRock 的聯合創辦人兼 CEO從1988年創立後就掌管BlackRock,今年已經72歲,2023 年 BlackRock 收購 GIP,因此GIP也算BlackRock的集團內,MSC 則是 Gianluigi Aponte 家族控制,這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家族企業,為全球最大的貨櫃航運公司之一。
Aponte 家族長期掌握 MSC 的經營權,Gianluigi Aponte 是 MSC 的創辦人,而他的兒子和女兒目前在公司擔任高層管理職位。2024 年,《富比士》估計Gianluigi Aponte(阿龐特)的淨資產為 331 億美元,位居全球第 48 位富豪。
1970年成立的MSC因為沒有上市,但據他們自己的說法是全球運輸能力最大的航運公司,在義大利拿波里起家。
長和在2023年年報股東權益高達6700億元港幣,市值今天來到1812億元港幣,長和(CK Hutchison Holdings Limited) 是香港最大的綜合企業之一,業務涵蓋多個領域,包括港口及基建、零售、電訊、能源及醫藥等,由香港最知名的富豪 李嘉誠 創立,現由兒子 李澤鉅 擔任主席。公司於 2015 年由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重組而成,目前總部位於香港,並在全球擁有廣泛業務。
長和的業務可分為 五大核心領域,分佈在全球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
1.
港口業務:透過 和記港口(Hutchison Ports) 在全球 23 個國家、43 個港口營運 199 個泊位,是全球最大港口營運商之一。
基礎設施:長和透過 長江基建(1038.HK) 持有公用事業資產,包括能源、交通、污水處理及建築業務,業務遍及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地。
2.
長和也是全球最大的 保健及美容零售商,臺灣到處可見的屈臣氏(Watsons)就是長和的品牌,萬寧(Mannings)、屈臣氏酒窖、Superdrug(英國) 等品牌在全球 28 個市場擁有超過 16,100 家門市,橫跨亞洲與歐洲市場,Superdrug 在英國是主要藥妝連鎖品牌,競爭對手為 Boots。
長和在 香港、歐洲及亞洲 擁有龐大的電信業務,提供 移動網絡、固網及數據服務,品牌包括:
3.
3電信(Three):英國、意大利、愛爾蘭、瑞典、丹麥、奧地利
和記電訊香港(HKT):香港主要電信供應商之一
Wind Tre:曾為義大利最大電訊公司之一(現已售出)
2023 年,長和旗下英國 Three 宣布與 Vodafone UK 合併,形成英國最大的移動電信業者之一,計劃投資 110 億英鎊 發展 5G 網絡。
4.
長和過去透過 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參與加拿大油氣業務,2020 年 赫斯基能源與 Cenovus Energy 合併,長和成為 Cenovus 的主要股東之一。
5.
長和旗下 和記黃埔醫藥(Hutchmed,Nasdaq: HCM) 是一家專注於腫瘤與免疫疾病的 生技製藥公司,在 中國、美國及歐洲 進行多項臨床試驗,專攻創新藥物研發。
長和股東權益雖然有6700多億港幣,但P/B僅有0.34,主要反應基礎建設與港口業務的資產雖然龐大,但流動性低,變現困難,市場給予較低估值,以現金流量看2023年有514億港幣的營業現金流,相較於2022年有567億元港幣有所退化。
2015年1月9日,李嘉誠宣布將長江實業(001.HK)與和記黃埔(013.HK)合併,並分拆為「長和(0001.HK)」與「長實地產(1113.HK)」,2015年3月18日,股東批准重組計畫,5月27日進行收盤價調整,調整完以後最高價在99.461元,但今天2025年3月5日大漲後仍然只有47元。
顯見長和面臨長期的價值衰退,當年拆分後長江實業原本擁有大量穩定的房地產現金流,但拆分後,長和的業務模式變得更依賴周期性較強的產業(如零售、電訊、港口),市場對未來增長潛力變得悲觀,房地產業務獨立到長實地產(1113.HK)經營。
2020 年長和出售 Wind Tre 股權(義大利電信業務),退出義大利市場,2021 年長和出售歐洲電塔資產,獲利約 100 億美元,今年再賣港口業務帶來190億美元,長和正在變現資產,但沒有新的成長業務,導致估值持續偏低。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