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的帝國與小欣欣豆漿店的結盟

作者:納蘭雪敏

台積電的故事最偉大的部分,我以前說過,從來都不是張忠謀,而是孫運璿,孫運璿2006年2月15日病逝於台北市,享壽92歲,他被稱為永遠的行政院長,在台灣的行政史中,行政院是主要推動政策執行的政府機關,1984年孫運璿就因腦溢血中風而淡出政壇,1974年,這是一個很多現在的中年人甚至都還沒有出生的一年。

1969年時德州儀器來台設廠,1974年半導體景氣蕭條,數百人與全球分公司都在裁員,當時孫運璿時任經濟部長,德州儀器的副總裁兼半導體集團經理就是張忠謀,當時台灣分公司裁員需要張忠謀與孫運璿打聲招呼,但孫運璿對於半導體產業有興趣,時至2021年的現在,台積電成為世界最強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公司,甚至打敗INTEL與南韓三星,稱霸全球,遠在1974年的孫運璿最關心的不是裁員,而是半導體行業。

當時行政院秘書長費驊,RCA研究室主任潘文淵,孫運璿就在小欣欣豆漿店商談台灣產業的未來,而這一間小欣欣豆漿店據說是目前南陽街38巷口,現在的美加機構大樓,而孫運璿與張忠謀的首次交手就是德州儀器的裁員案,孫運璿只要求張忠謀提供多項半導體裁員的原因等。

1977年,張忠謀接到一通孫運璿打給他的電話,希望從中美洲哥斯大黎加到華盛頓途中到德儀參觀,德州儀器,顧名思義總部在德州,這是美國南部的經濟重鎮,盛產石油與墨西哥相鄰,早在1974年孫運璿就已經意指發展台灣半導體產業。

從1974年開始最終到1981年辛苦經歷了近8年,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正式站在最高行政首長的大位,現在的台灣行政院長更近似一個政黨的元老角色,而8年前經濟部長任內就已經看見半導體的孫運璿,就指派李國鼎向德州儀器讓張忠謀來到台灣。

張忠謀1931年生,1981年到台灣已經50歲了,孫運璿給了張忠謀三個選擇希望他到台灣來效力,很多人對張忠謀有誤解,實際上張忠謀是浙江寧波出生,抗日戰爭爆發後到上海與香港,他在1949年民國政府遷台後剛好到哈佛大學就讀,當年不過18歲,往後都在美國生活,可以說人生50歲以前念大學前在中國內地受戰亂紛擾,18歲後到哈佛就讀。

美國的企業有三個重要的薪資結構,日常薪水、獎金分紅、股票選擇權,時至今日都是這樣的結構,而股票選擇權是美國企業至今喜歡買回庫藏股降低股本拉高EPS的重要原因,因為它能讓股價上升進而讓CEO的薪資大幅上升,這是最簡單的財務遊戲。

張忠謀當時50歲的年齡當然想的都是退休生活,孫運璿拉攏張忠謀回台灣時,李國鼎、潘文淵等人對於股票選擇權是什麼東西似乎沒有理解到關乎張忠謀多麽龐大的退休利益,當時潘文淵開出的條件可以跟美國的薪水一樣,但紅利要公司賺錢,股票選擇權台灣完全不懂,甚至時至今日台灣還是沒有設計出像樣的股票選擇權給企業高層,而已當年台灣的條件張忠謀回憶當時認為已經給予他很不錯的條件,但與美國相比他還是覺得差很多。

(現今台灣的發展對於教育人才、專業人才的薪資還是完全沒有概念,只給香蕉會來的往往只有猴子)

當時張忠謀想到的是留職停薪來台灣,可見當時必有一些私下的談話涉及更大的願景,才會讓張忠謀願意犧牲美國的工作來到台灣,但最後張忠謀回台的關鍵,並不是孫運璿促成的,可以說最最關鍵的原因是張忠謀拿到了股票選擇權!因為他達到了這樣的年紀。

在企業界有兩個可以說前後兩段工作經歷都很成功,一個是小米的雷軍,雷軍在金山軟件賺到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就是小米,而張忠謀的第一桶金是德儀TI,第二桶金就是台積電。

1985年距離1974年的德儀裁員,張忠謀與孫運璿的邀請已經隔了11年之多,1931年出生的張忠謀已經54歲了,一個精英對於自我的要求我們可見一般,張忠謀此時的狀態是拿著股票選擇權已經財務自由的德州儀器副總裁,他想要的不再是金錢了。

孫運璿比起雷軍和張忠謀,他孕育的台灣真實的後勤力量,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孫運璿自稱有六個孩子,四個是他的小孩,老五是台電,老六就是工研院,而沒有工研院,就沒有台積電。

張忠謀到工研院後,當時的工研院長是徐賢修他是1912年出生,可見得當時至少大張忠謀19歲,而工研院是早在1973年就創立,由此可見,孫運璿與張忠謀1974見面時,半導體必然就是工研院的一大重要的部分,聯華電子,也就是聯電當時1980年就已經創立,1985年時聯電的董事長就是張忠謀,曹興誠與半導體的結緣是1974年孫運璿建立工研院,1976年RCA與工研院的計畫,曹興誠到美國學習半導體,隨後在1980年成立聯華電子。

1985年張忠謀來到工研院以後,1987年成立台積電,而中間1986年就是張忠謀寫信給了很多當時的人脈,希望投資台積電,只有飛利浦投資台積電,更別說當時的半導體與今日不同,Fabless的概念是後來才出現,當時主要是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時至今日採用IDM模式最有名的只剩下INTEL和三星,但當時Foundry還沒有人做,Foundry與Fabless其實就是拆分了IC設計與IC製造,而INTEL是自己設計自己製造,台積電的成立就是看準未來代工將可以獨立拆成一個產業,這個眼光在當時可說是非常長遠,以致於沒人看好。

這就是知名的晶圓代工,這是一個商業模式!

當時IBM、TI(德儀)、INTEL都是自己做晶片,晶圓代工初期要面臨的是客戶難尋,IDM當道的當時自己都能做,最終時任INTEL的Andrew Stephen Grove認證台積電的晶片製造品質,他是INTEL的第三名員工,Andrew Stephen Grove是在1987年成為INTEL的CEO,可以說與台積電剛好時間點碰巧接上,讓張忠謀得以拿到這個重要客戶,隨後開始一路發展,2007年台積電關鍵的時刻張忠謀宣布退休,從1987年到2007,剛好整整又20年張忠謀已經77歲了,接棒蔡力行,但隔年很悲劇的遇到次貸風暴。

台積電當時稅後盈餘暴跌95%,甚至出現虧損,而不要忘記,晶圓代工的本質就是保密與誠信,虧損導致蔡力行裁員,最終裁員的台積電員工到大直的張忠謀豪宅抗議,2009年的4月9日甚至有產婦認為產假期間逼迫他們離職,6月11日張忠謀開除蔡力行,重新回到台積電,這一年他已經79歲了。

當時張忠謀回任第一件事情就是發錢,而後張忠謀狂砸三千億,在次貸QE後勇猛擴張,在5月20日張忠謀親自發表聲明向員工致歉,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美國企業培養的高階人才與台灣企業最大的不同。

企業文化

我們要永遠記得,企業的本質是人才,人才的本質是團體,團體的本質是文化。

這三句話是經營永續企業的根本,人會死,企業會凋零,但文化只要傳承,他就能永續,這個核心的信念,張忠謀的信念就是誠信與正直,而找回人才後,穩定軍心,單是2010年第一季就賺11億美金,雖然我個人認為這與其週期有關,2010年本身就是一個QE後的復甦年,即便換蔡力行繼續擔任執行長,復甦也必然,但找回研發人力與繼續擴大資本支出的決心。

這一件事情當時如果沒有做到,必然影響台積電十年後的發展。

2007年iPhone開始上市,2011年開始搶下A8處理器,這關鍵一戰再度打敗三星,2013年3月張忠謀也公開稱讚三星是可敬的對手,而在與三星肉搏的過程中發現先進封裝的重要性,台積電2017年11月4日張忠謀最後一次舉辦台積電運動會,1985年來到台灣從工研院出發,32年的期間扣掉蔡力行的3年近30年執掌台積電兵符,成就全世界最偉大退休的帝國,2018年6月5日正式退休,2019年11月2日再度回到台積電運動會,張忠謀在運動會說台積電是地緣策略者的必爭之地

時至2021年8月9日台積電市值15.4兆。

時間回到1974年,如果沒有那個時代文官不愛錢,一心為著是這塊土地與未來的發展,便沒有今日的全球龍頭,沒有孫運璿搭建的半導體舞台,就沒有台積電,張忠謀也就是只是在TI退休的總裁,張忠謀18歲都中國內地,54歲前是在美國,54歲後在台灣才開始創業,30年打造全球最強龍頭,創立屬於Foundry的晶圓代工模式。

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這是岳飛所說的話,他充分反映了人民對執政者的期待,張忠謀的人生也走到了後段,但南陽街38巷口小欣欣豆漿店的孫運璿與1985年的張忠謀,他們一起努力與見證的是一個產業要有一個有遠見的掌舵者替偉大的船長開路,時間是見證歷史與成就的唯一工具,似乎已經很難在現在的螢光幕前,看見一個像是孫運璿一樣堅守自我的英雄。















張貼留言

1 留言

自然寫道…
感謝分享這段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