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財經】20230428(五)-南門書局一戰成名,出版社帶頭違反交平交易法?

作者:納蘭雪敏



公平交易法第一條:

為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確保自由與公平競爭,促進經濟之安定與繁榮,特制定本法。


結果最近因為MOMO與博客來網路書店崛起,導致出版社反對這些電商平台促銷賣書,這個制度的本質就是違反了公平競爭原則,已經討論超過十年,並把電商打折抹為市場通路惡性競爭,最近圖書秩序制度法再度從2023年4月浮上台面,我看新聞4月1日就開始有新聞,4月11日又有公會建立圖書秩序委員會。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說:

民主社會對一個議題,不可能沒人持反對意見,但如果大多人支持,也比過去有更多人支持的話,就是推動立法的時機

其實郝明義沒有理解,制訂法律去限制打折行為,已經與公平交易法牴觸,如果要去制訂這樣的法律,連帶公平交易法都必須更改,在公平交易法第14條第1項規定:

本法所稱聯合行為,指具競爭關係之同一產銷階段事業,以契約、協議或其他方式之合意,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之價格、數量、技術、產品、設備、交易對象、交易地區或其他相互約束事業活動之行為,而足以影響生產、商品交易或服務供需之市場功能者。

也就是說反打折法律層面看,是一種聯合行為,共同決定了商品的價格,而如果反打折成立了,其他的商品全部都可以進行聯合行為,以後超商可以一起把咖啡漲價,飼料商可以聯合漲價,甚至蛋商也可以,他們都是聯合行為的一種。

由此可知出版商連最基本的法律都不懂,獨立書商與實體書店面對電商的最大難題是,一樣的書在博客來配合銷售,你知道可以便宜到多少嗎?

一本書的定價博客來基本的銷售價格就是79折,然後博客來在每月的7-8日會進行會員日,折扣通常是88折或9折然後滿1000元通常再送100元折價券,以1000元先扣100元9折來算,一本書通常搭配兩項折扣優惠,一本書剩下約64折,也就是定價的64%。

但獨立書店因為達不呈規模經濟,另外有店租,所以他們的銷售通常折扣都很少或是根本沒有,我自己在創立這個平台的時候,一年都會買超過1萬以上的書,甚至最早我一年可以買到3萬,不諱言的說我幾乎都是在博客來買的,少數在誠品,我不會去獨立書店,只有更少數是書店沒有貨或是絕版書我會打電話去跟出版社買,且這種書出版社通常原價賣你,因為他知道你很想要!

我不去實體書店最主要原因是沒有空,一年買的數萬元的書中,我可以很肯定的說臺灣有超過80%的書你買了會覺得價格不合理,更別提大出版社鬧出的荒謬事件,2013年知名的快思慢想請來知名學者洪蘭翻譯,結果鬧出爭議。

譯者之言: 無解的洪蘭翻譯品質問題 (victranslates.blogspot.com)

最後出版社與通路以換書方式解決:

洪蘭翻譯《快思慢想》被批錯誤多 爆退書潮可換不可退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導致我現在看到洪蘭翻譯的書都倒退三步,其實人犯錯與翻譯錯誤這種當然難免,我自己寫的內容也會有筆誤與引用錯誤,但出版社怎麼面對很重要,民間很多有志之士甚至出了勘誤表,我也不認為出版社一定要退貨換書,實際上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是再找專家做出勘誤表,把翻譯錯誤的地方再調整。

洪蘭譯《語言本能》中文非正式勘誤表 (The Language Instinct, Steven Pinker 著) - Google 文件

所以當年我創立平台時為什麼使用電子書,這是好幾個想法的累積,當時我就看到有一些出版社在進行電子書的推行,最早我就是買電子書的那批人,因為更早Amazon已經在做了。

那時候我看到Epub的設計非常驚艷,可以自己調整字形大小、字體樣式、甚至底色、背景明暗,當時我就買了很多Amazon的電子書與電子閱讀器,使用電子書來出版有好幾個好處,首先是更正內容很快速,再來出版不需要經過印刷、不需要再經過層層的經銷,等到資訊到讀者手上都過時了,而且最大的一個紙本書絕對沒有的優點就是搜尋。我以前常常為了找一段話和回憶書的內容找了半天,現在我電子書只要搜尋幾秒就能找到看完,另外一個優點是現在臺灣房價非常貴,電子書不增加空間,不會老舊不會髒,紙本除了那種閱讀的一頁一頁翻過的舒適感和觸摸紙質的感受外,我認為在每個層面包括價格、效率、勘誤、都輸給了電子書。

探討出版市場出了什麼問題,其實原因真的非常多,與臺灣市場的消費習慣有關,本來臺灣的出版業近十年我常常看到最紅的書就是心理類與財經類,喜歡理財賺錢是華人的天性,大陸市場的財經書也賣的非常好,心理類的許多書出版社引入《被討厭的勇氣》《蛤蟆先生看心理師》,順便一提,蛤蟆的注音是ㄏㄚˊ ,輕聲ㄇㄚ˙,漢語拼音há ma,甚至讓臺灣心理諮商師周慕姿大紅特紅,2017年他出版的《情緒勒索》因為切中了臺灣父母習慣的溝通方式爆紅。

但臺灣出版市場有一點可悲的其實不是出版商,因為出版商就是商人而已,可悲的是整個市場沒有豐富的本土作家,但這問題很複雜。

臺灣的出版市場引入日本、歐美暢銷書,做的是翻譯後的貿易文化,就跟現在你走進去超商幾乎全部都是日本、歐美大廠的產品,臺灣本地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少,這原因也很多,不過缺乏了在地特色與土生土長的商品,最終這塊土地不過就是一個經銷點而已。

所以周慕姿的書好幾本幾乎全部都買了,未必有看完,畢竟他的寫作方式我實在不是很喜歡,我買他的書是希望支持在地的文化力量,這種區域特色的美感是臺灣需要積極培養的,但我這裡提到的臺灣指的是地區文化的概念,不是政治的概念,這就好比中國的新疆、西藏、東北、華南都有不同的地區文化特色概念,如果上海與北京的文化帶入了當地就可能讓當地的一些特色消失,日本這一點就做的很好,每一個地方都盡量保留了在地的特色與文化。

出版作為文化的一環,去指責出版商出版的內容沒有意義,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順應市場而生,做商人的人都知道,教育市場是最困難的,因為教育市場不是商人的責任,是政府的責任,臺灣打造的教育體系幾十年都非常的填鴨其實不斷浪費小朋友的生命、家長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扼殺了文化與活力的生命。

什麼是好的教育其實大家意見一定都不一樣,但臺灣的出版市場可以看到大家最重實用,什麼是出了社會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薪水與工作,如果教育不能替臺灣的下一代打造實用的技能與知識,這樣的教育就非常失敗,當然我很清楚失敗的教育也不是臺灣才有,世界各國幾乎都面臨青年失業率的問題,所以更該去學習全球青年就業率低的經濟體如何創造低青年失業率。

比如瑞士幾乎是先進經濟體中青年失業率最低的,因為他們重視技能,技能往往是薪水的源頭,也就是說臺灣本身念到大學的制度是錯誤的,培養技能需要很多的時間,產業本身發展需要很多技能的養成,很早就可以透過讓學生學習技能來達到自立,特別瑞士教育會去學習外語,最基本一個大學生出了社會英文能力是最基本的,但資源是有限的,臺灣的學校喜歡把各種課排的滿滿的,結果樣樣通樣樣鬆,什麼都不行,到了職場企業又要浪費大量的資源再全部教一次。

而且更重要的是真正要傳授學生的知識本身以外你要教一些怎樣利用工具不斷提升知識的方法,比如教Google,很多人都告訴我Google不是誰都會嗎?

是嗎?

你知道Google如果加上site:這個標籤比如:

黃金 site:https://iceessencecapital.blogspot.com/

這樣子搜尋你可以把這個關鍵字限縮在這個網站

比如加上減號(-)搜尋
例如:珍珠奶茶-50嵐
我們可以去掉50嵐的內容

比如加上引號"",然後搜尋
例如:"冰質資本"
我們可以搜尋出只有完整符合冰質資本的結果
比如加上價錢符號$和兩個點..
例如:珍珠奶茶 $100..$500
我們可以搜尋價格在100到500元的珍珠奶茶
這都是我常用的技巧,或許很多人會,但你覺得學校會教嗎?是不是會的人往往也都是職場學的,我敢說上面這三個搜尋技巧,應該80%的人不會,甚至用Google可能10年的人也很多人不知道。

再來當前最紅的ChatGpt,很多人只會問問題,但你知道ChatGpt可以做的事情遠超出你的想像,他可以寫企劃、出作業、考題、翻譯、寫影片腳本、編故事、寫程式,以前我們寫程式是必須找資料然後學程式語言的保留字關鍵字(keyword),現在你只要說幫我寫一段Javascirpt五張圖片輪播的程式,CHATGPT 就會做一個範例給你,你只要學習怎麼改就好,如果不會或者不懂,你只要再貼一段程式碼問他就可以了

如下圖:


這代表很多教程式碼的教育者會失業,甚至工程師你如果不知道怎麼運用CHATGPT  生產力會不行,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這麼快。

但學校卻是用最傳統的方式在應對,有一句名言是:

學校是教學生需要的東西,不是教老師會的東西

這句話也非常值得出版業深思,你如何創造消費者要的東西,不是你會引進的東西。
南門書局這次一戰成名,反對圖書秩序制度法,我看網路上許多評論說南門書局的出版物不入流,市場的本質是供給與需求,如果南門做的下去就表示他的東西有需求,供給正確,我去他的網站看一套書只賣900元,一本童書算下來75元,先不論品質,他就賣的掉賣的好,其他同業不應該去學習怎樣賣嗎?且南門書局老闆說過他在Facebook投放千萬等級的廣告,這些同業知道Facebook投放廣告是門技術嗎?且很多網路行銷公司就是專門做投放廣告的,操作觸及率的,甚至連我都必須學所謂SEO搜尋引擎優化,關鍵字和社群媒體,才能把我的產品賣出去。

圖書秩序制度法的背後隱藏的就是許多出版業沒有跟上時代,希望整個市場適應他們的價格與模式,獨立書店該思考的是你賣的書大家如果都有,為什麼要跟你買?你如果沒辦法賣獨門書,又賣到能活下去,為什麼不轉做電商呢?如果做電商價格贏不過博客來,為什麼不做利基型產品呢?為什麼不透過長尾理論去吸取市場呢?

所以從整體來看,自由市場機制背後,有整個教育制度僵化的問題,但本質上出版商希望市場去順應他這點絕對是行不通的,時代在變化,你不想走低價戰,難道沒有新方法?比如南門套書我就看出他把書本變薄賣便宜,拼份量感的商業策略,因為臺灣人喜歡CP值,他把內容拆成好幾本,你出版商也可以把一本書拆3本賣成套書,價格一樣,份量感升級了,自然賣的動,然後博客來賣太便宜你就不要進博客來,非常簡單,你的內容好自然大家願意花錢買,但消費量自然降低,價格高產品就要更好,甚至累積信仰如蘋果才能賣的又貴量又大,不然一般產品都是貴的少人買,便宜的買人多,這是不變的商業道理。

時代在變化,要尊重自由市場機制,真的要改變市場,出版業好好去集結力量想辦法從小教育買書的習慣更重要,怎樣去集結資本改變教育部的體制,讓實用有用的知識變成書本商業化賣給學生,這是讓學生得到一輩子的好處,書商賺錢,教育部不浪費稅金的超級三贏,而不是短視近利,可憐兮兮的向市場哭窮,你要相信出版破碎化會更明顯,只要你是有料的人,人人可出版,人人可變成億萬富翁,之前知名網紅愛莉莎莎出了自媒體課程,他只是沒有變成書,不一樣是內容載體嗎?他跟Pressplay合作賣破億元銷售,出版社羨慕嗎?

跟上時代的思維才能成為市場的主宰者!

張貼留言

1 留言

自然寫道…
GOOGLE這技巧還真不知道. 剛剛去惡補其他符號使用方式

最近連續的公開深度文內容,尤其是那些非關金融部分的,看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開心
希望未來這部分能持續分享

也希望雪敏不要把精力用光了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