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公司簡介
創立:2018年5月2日
上市:尚未上市
董事長:張國煒
總部:臺北市內湖區南京東路六段382號15樓
資本額:181.2億
員工人數:1909人(2022年資料)
上市:尚未上市
董事長:張國煒
總部:臺北市內湖區南京東路六段382號15樓
資本額:181.2億
員工人數:1909人(2022年資料)
生產能力與營運範圍
圖片版權所有:星宇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航點:
亞洲
日本:
札幌CTS
仙台SDJ
大阪KIX
東京NRT
福岡FUK
沖繩OKA
菲律賓:
馬尼拉MNL
宿霧CEB
越南:
峴港DAD
胡志明市SGN
河內HAN
泰國:
曼谷(BKK)
馬來西亞:
檳城PEN
吉隆坡KUL
新加坡(SIN)
中國:
澳門MFM
財務報表
星宇因為基礎建設多,所以折舊高,必然導致損益表初期出現虧損,必須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才能看到損益表翻正,初期對星宇的評價是很困難的,必須以現金流量表為主,如果營運現金翻正,折舊能大過淨利虧損,就有實際上的營運現金,公司就不需要再增資,這是我認為比較理想的進場點,此外全球升息對於星宇投資不利,必然增高星宇的利息支出,星宇初期只能透過上市募集資金,但這些資金是買夢想而非買財務報表。
過去3年疫情期間,星宇營運現金流仍然有持續改善,營運現金部分縮減至約10億元左右,也就說淨利虧損如果可以降低55億元就有機會達成正的營運現金流。
圖片版權所有:Goodinfo
融資現金部分,現金增資3年來仍然高達126億元左右,借款也高,使得星宇股東權益2022年底僅剩下10.35%,負債總額高達89.65%,急需上市籌備資金來增加股東權益降低負債。
圖片版權所有:Goodinfo
不過如果以星宇營收3月營收年增率高達14倍來看,因為目前還尚未上市,要看到星宇財報必須要上半年結束後公布H1財報,但今年營運現金流翻正不成問題,也必須上市現金增資後來降低負債率穩定公司財務狀況,以當前資產比9.98來看,長榮航空僅有1.65,華航僅有1.63,股價可能市場過於樂觀,即使長期星宇可能有更優於華航與長榮的營運表現,可能PB仍應該在2上下比較健康,市值當前過高(2023/5/2),除非能繳出真正原高於市場的表現充實資產降低PB,否則當前幾乎不具任何投資價值,且三大航空公司的未來成長與否真正的關鍵可能是臺灣本地的觀光資源與機場營運是否足夠與杜拜、香港、新加坡競爭,這攸關政府執政能力而非公司經營,就更需要謹慎看待了。
成長性
星宇董事長張國煒於2023年4月26日稱全球均努力拼觀光,但臺灣落後新加坡太多,並稱轉機客容量遠輸新加坡,以新加坡585萬人口來看,創造1910萬人入境旅遊,但臺灣2360萬人口入境僅1186萬,且旅運從香港、杜拜、杜拜人口數均勝過臺灣,轉機率也大輸,從數據可以得知桃園機場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是星宇航空立論的基礎。

但星宇無法控制桃園機場的增長以及控管機場的基礎建設是成長與否的關鍵主因。
貨運是另一成長來源。
貨運部分,路易維爾是肯塔基州機場,仁川機場在韓國,安克拉治在阿拉斯加,曼菲斯在美國田納西州,香港、上海、桃園、仁川都是位於亞洲。
星宇主要希望利用跨洲轉機、貨運、商務旅客三者來切入市場,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