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 管理層有道德操守
- 能夠穩定獲利,如果能持續成長更好
- 資訊公開透明
這樣來定義好公司,如果都達成了,很多人就認為這樣的公司值得買進,可能最常被拿來說的就是台積電,台積電確實符合這三個條件,被稱為好公司不為過。
但關鍵來了,好公司的價格往往比較貴,好的東西大家又都知道,顯示資訊上資金找不到其他好公司更便宜時就會往這邊集中,所以台積電股價通常比較貴,但台積電有沒有便宜的時候?當然有,就在2020年的3月份當時因為疫情因素全球股市崩盤,這時候好公司就變成好股票,否則投資人常常犯的錯誤就是:
好公司=好股票
這是很容易陷入的錯誤,特別是
那什麼是好股票?好股票我定義很簡單,必須讓你賺錢的股票,而且賺錢是很短的時間內可以讓你開始獲利,接著就幾乎不會虧損,如果你在2020年3月底買股票,就幾乎買到的都是好股票,這時候就必須仰賴對周期的理解以及對股票價值的衡量,即便是ETF也有大類資產的區別,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買進什麼資產最為重要,股票僅是資產的一種而已。
最後是很多人也會陷入的誤區,認為有一個強勢產品,一個好產品,就會變成好公司或者好股票,甚至有這樣的結論
好產品=好公司=好股票
最有名的就是彼得林區的選股方式,或者巴菲特也曾說過類似的概念,比如每天用到的刮鬍刀,可口可樂、糖果公司等,但這種方法其實會有他盛行的原因是因為簡單直覺,你不用學習財務報表的知識,也不用學習怎樣去判斷公司的好壞,聽起來很直覺,舉例來說:巴菲特曾經買過的卡夫食品,2017年卡夫食品公司受到美國通路自有品牌搶生意,導致股價大跌,還原權息股價從74美元一路下跌到現在39都還沒有回到當時的高點,這是美國人每天都會接觸的食品公司,但失去了生意變成了不好的股票,也不是好公司,但可能依舊有那些被認為每天會接觸到的產品。
所有的投資應該是好股票優先,只要這家公司尚未爛到做假帳(且很多做假帳)是從財務報表能看出來的,好股票是投資優先,產品不是,但你可以透過平常研究公司來找到什麼是好公司先列入名單,等股價便宜時再買入,買對方的產品也不一定需要買對方公司的股票,因為比如100萬,10年前買可口可樂跟10年前買Amazon,Amazon可能沒有什麼世界知名的產品,但股價持續大漲十年漲幅驚人,2013年還原權息大約才13美元,疫情時最高曾經188美元,現在也有103美元,因為Aamzon曾經拆股所以現在的股價必須以還原權息看當時的價格。
好產品往往帶給消費者相對價格更好的價值,才會長期有很高的消費者滿意度,買產產品不一定要買那家公司,買公司也應該用合理相對便宜的價格去買,不要盲目的追求公司忽略價格的重要性!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