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我手上的版本是1993年8月30日發行人掛王永慶的版本,承印者是宇晨企業有限公司,蠻厲害的是2023年出版社與當年出版的承印者似乎也都還生存著。
宇晨企業:公司介紹 (yuchen.com.tw)
王永慶在這本書的前言寫於1993年的8月,至今已經30年過去了,王永慶的資產多數都在美國,2008年10月11日因為次貸風暴發生擔心台塑在美國投資的狀況與三房李寶珠和次女王瑞華出發前往美國,10月15日逝世於美國紐澤西州的Short Hills,到當第一院搶記無效,宣告享壽92歲,隔日王瑞華請長榮集團的張榮發空運王永慶的遺體回台,最後下葬現新北的泰山。
王永慶是臺灣傳產崛起的故事,也是見證華南地區台商善管理、有理念、重教育的傳奇台商,王永慶的父親王長庚至今,長庚醫療集團的名字仍然在臺灣非常知名,母親王詹樣共有八個孩子,因為家境清寒,所以除了最小的么妹,王永慶的妹妹全部被送養,1917年1月18日出生的王永慶是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快結束的時刻。
1930年代每斗米(12台金)送到客戶家裡賣5角5分,只賺1分錢,所以跟他父親借200圓(當時小學教師月薪17圓,所以200圓換算現在小學教師約5萬元的薪資差不多是70-80萬之間),這筆錢用來購買小型碾米機,維基百科裡面提到王永慶跟父親借的200元就是用來購買小型碾米機用的,業務擴大後,王永慶又出了更大的碾米廠。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王永慶也特別還原,當時臺灣人回歸祖國大家是高興的,但當時政府官員接收時,上下級不同的機關搶著接收日本人的財產,使得混亂產生,日治時代的臺灣人找工作困難,使得當時在地臺灣人希望國民政府來台後可以有更多事業的空間,但政府官員接收後多數轉為國營事業。
從王永慶回憶這段歷史可以得知,民間的普通人希望謀求的就是工作機會與商業發展的機會,能還利於民,創造工作機會與商業發展才是民間對政府的期待。
他也特別提到當時賣米的同業交易都靠一句話,彼此仰賴信譽,所以受到社會的肯定是有社會地位的生意人,米店的利潤僅有2%(5角5分,只賺1分錢,王永慶引述當時的俗語:糶米賣布,賺錢有數。(糶(ㄊ一ㄠˋ),這個字屏東還有一個糶糴(ㄉ一ˊ)村,糶指得就是賣米,糴指的就是買米),米與布的金額大利潤低,點滴累積。
實際上台塑集團這種精實的做生意的精神,前幾年我遇過與台塑集團熟識的人還略有耳聞,他們不浮誇虛張,從高層的座車就能知道。
民國30年因為日本戰爭,使得臺灣糧食自由買賣遭到限制,嘉義12家米店關閉了10家,剩下2家經營,稱為共精共販,王永慶的碾米廠也在關閉的行列中,結束了經營,關閉後王永慶只好接管一家磚瓦工廠經營,因為新店直潭的父母糧食配給不足,於是他回到新店廣興買下日本人的山林,開墾為竹林,20甲山林找平坦肥沃的地方種植蕃薯解決糧食問題,且因為長期沒有種植作物,第一次種植的蕃薯特別肥大,但後來的都不行,王永慶才瞭解施肥與改良土壤的重要性。
從王永慶回憶這段歷史可以得知,民間的普通人希望謀求的就是工作機會與商業發展的機會,能還利於民,創造工作機會與商業發展才是民間對政府的期待。
他也特別提到當時賣米的同業交易都靠一句話,彼此仰賴信譽,所以受到社會的肯定是有社會地位的生意人,米店的利潤僅有2%(5角5分,只賺1分錢,王永慶引述當時的俗語:糶米賣布,賺錢有數。(糶(ㄊ一ㄠˋ),這個字屏東還有一個糶糴(ㄉ一ˊ)村,糶指得就是賣米,糴指的就是買米),米與布的金額大利潤低,點滴累積。
實際上台塑集團這種精實的做生意的精神,前幾年我遇過與台塑集團熟識的人還略有耳聞,他們不浮誇虛張,從高層的座車就能知道。
民國30年因為日本戰爭,使得臺灣糧食自由買賣遭到限制,嘉義12家米店關閉了10家,剩下2家經營,稱為共精共販,王永慶的碾米廠也在關閉的行列中,結束了經營,關閉後王永慶只好接管一家磚瓦工廠經營,因為新店直潭的父母糧食配給不足,於是他回到新店廣興買下日本人的山林,開墾為竹林,20甲山林找平坦肥沃的地方種植蕃薯解決糧食問題,且因為長期沒有種植作物,第一次種植的蕃薯特別肥大,但後來的都不行,王永慶才瞭解施肥與改良土壤的重要性。
王永慶後續1941年碾米店結束後,買下廣興20甲地與8000元買下雲林鄉大埤12甲水田的1/3持份,4甲水田,嘉義大溪厝1甲水田,1甲約2934坪,後來1946年國民政府來台後,看起來王永慶因為過去賣米生意還是比較好,於是繼續在嘉義車站公賣局對面繼續做碾米廠,這五年王永慶都沒有經營碾米生意,他也提到米業生意當時在日本控制下,業務發展相當受限,國民政府來台後至少不再受限,經營條件也比較優越,但開工後就10個月就發生了228事件,原本以為與他的米業經營無關,但嘉義吳鳳附近中埔運來的稻米遭到刑警查扣,理由是越區運糧,於是進去關了29天最後檢察官才不起訴。
但王永慶認為他的米也是嘉義所運來,心有不甘,查閱很多糧食管理條例很多死刑與無期徒刑的規定,但經過這次事件且看到有關糧食的罪責這麼重,於是也怕遭受無端牽連,由此可知,當時國民政府來台其實真的對待本地人的方式也非常粗暴且無法治觀念,隨意入人於罪。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