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先來談一下矽統因為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兼任矽統董事長被關注,洪嘉聰為現任聯華電子董事長,畢業於淡江大學會計系, 1991 年加入聯電團隊並曾任職於聯電企業理財、信用管理暨財務部經理、財務長與財務資深副總,2004 年獲 Institutional Investor 選為亞洲半導體業最佳財務長,洪先生同時兼任智原科技及矽統科技董事長。聯電 (2303) 的旗下 IC 設計公司矽統 (2363) 在前幾天,2024年5月27日開股東會,董事長洪嘉聰表示,矽統最大股東是聯電,這二十幾年僅靠聯電股利支撐獲利,這次矽統改組。
第一步將實施現金減資
第二重新聚焦產品線
第三併購山東聯暻半導體,預計2024年底收購完成,矽統將轉型 ASIC 。
ASIC 全名「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中文是「應用特定積體電路」。ASIC 是專門為某一特定應用或功能設計的積體電路,與通用的集成電路不同,ASIC 的設計針對特定的任務進行優化,通常在性能、功耗和面積等方面有顯著的優勢。
ASIC 的應用範圍廣泛,應用在加密貨幣挖礦、數位訊號處理、網路設備、移動通訊、影像處理等領域,因為針對特定任務進行優化,ASIC 可以在這些應用中提供比通用處理器(如 CPU 或 GPU)更高的效率和性能。
比如,在比特幣挖礦中,專門設計的 ASIC 可以比使用 GPU 或 CPU 更快速且更高效地完成挖礦任務,因此成為比特幣挖礦的主要硬體選擇。
洪嘉聰認為矽統這二十幾年都沒什麼賺錢,國內半導體產業相當競爭,矽統也面臨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去年2023年 7 月矽統進行改組,自己擔任董事長一職就是誠惶誠恐,聯電又是最大股東,沒有下來承擔不行,洪嘉聰接任矽統第一個想法就是,矽統股本太大,年營收 2 億元、股本卻 75 億元,因此決定尋找資金、將現金退還給股東,減少資本額,第二,矽統希望重新聚焦產品線,透過有競爭力且核心的技術開發新產品,藉此強化公司營運。
洪嘉聰希望協助矽統找到可以互補的業務,提高競爭力與營收,洪嘉聰說,互補業務就如同今年宣布收購的山東聯暻半導體,這是位於山東濟南的 ASIC 設計服務公司,跟智原 (3035) 有點類似,經過在大陸多年耕耘,在當地也有知名度,去年營收 13 億元、獲利逾 2 億元,今年首季營收年增 10%,獲利 6000 萬元,是不錯的標的。
如果以完全收購山東聯暻半導體來看,不考慮股息的部分,矽統還是要虧2.5億元左右,2024年Q1,矽統本業還是虧損1億元。
洪嘉聰看好,聯暻是設計服務公司,矽統是 IC 設計公司,雙方業務互補,且聯暻在中國較難找到好的設計人才,矽統所處的台灣相對容易,對兩者都有益處,從營收獲利角度來看,聯暻去年營收 13 億元,矽統才做 1.87 億元,是矽統的 7 至 8 倍,未來合併後,將持續找尋雙方業務合作的機會,矽統預計年底完成收購,實際時程待主管機關核定。
財務長補充,截至今年第一季底,矽統手上現金 39 億元,此次現金減資預估花費 26 億元,每股配發 0.3 元現金股利也會支出 2.25 億元,合併山東聯暻則支付 3.47 億元,整體共花費 32 億元現金,目前現金足夠因應未來一段時間營運,也預期短期不會再辦理募資與減資。
從矽統股東會的說法,收購山東聯暻半導體並不是個問題,但就算看好山東聯暻半導體會成長,關鍵還是山東聯暻半導體未來能做怎樣的ASIC業務帶給矽統至少先把4.5億元每年的本業虧損打平?
從矽統股東會看不到這個說法,但股價已經跑到76元的高點了。
洪嘉聰自己也說本業成長不會這麼快,近幾年人才流失,公司也調高薪資因應,並保留手上現金,未來在找尋與自家產品能產生綜效的公司,才有機會整合,越來越多 IC 設計業者往 22/28 奈米前進,APR 需求也跟著增加,聯暻強項在後端結合矽統在前端的設計能量,聯暻強項在後端,將結合矽統在前端的設計能量,雙方互補性高,一同擴大布局 ASIC 業務,也不排除再度發動併購。
問題是聯暻半導體(山東)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本身就是台灣聯電集團(UMC)在大陸的專業積體電路設計服務公司,他並不是另外的一家公司,只是臺灣矽統收購大陸聯電體系的設計服務公司的內部整合,聯暻專注於先進工藝節點(0.35um-14nm)的設計服務,為客戶提供從規格制定到晶片的完整、包括RTL、IP、Synthesis、APR、DFT等眾多設計環節,主要做Fabless客戶,現在全球幾乎都是Fabless,有自己晶圓廠的只有三星跟INTEL。
聯暻半導體之所以被稱為「後端」公司,是因為它主要專注於IC設計流程中的後端設計服務。後端設計是指從邏輯設計轉換為實體設計的過程,涉及將設計好的電路元件自動放置到晶片的指定位置上,並根據設計要求生成連接這些元件的導線,然後進行各種驗證,確保晶片能夠正確運作。
後端設計包括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Auto Place and Route (APR):自動佈局及布線,是將電路元件放置在晶片上並生成連接導線的過程。
Design for Testability (DFT):可測試性設計,確保晶片在製造後能夠進行有效的測試,檢查是否存在缺陷。
Tim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時序分析與優化,確保電路在預定的時序下能夠正確運作。
Power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功耗分析與優化,確保電路在運行時的功耗在合理範圍內。
Physical Verification:物理驗證,檢查設計是否符合製造工藝規範,並進行DRC(設計規則檢查)和LVS(佈局與電路比對)。
聯暻專注於這些後端設計服務,能夠為客戶提供從邏輯設計到實體設計的完整技術支援,這是許多IC設計公司成功流片的關鍵。因為這些後端環節直接影響晶片的性能、功耗和面積,所以後端設計服務對於高品質晶片的製造至關重要。聯暻在這方面的專業技術和經驗,所以確實後端的聯暻與矽統前端整合是不錯,關鍵還是客戶在哪裡?
洪嘉聰指出,聯暻是設計服務公司,做了十幾年也做出口碑,但聯暻想要做 ASIC 業務,卻沒有人力可以承接,地點又是在山東濟南,發展相對受限,未來若投審會通過後,其將併入矽統,由矽統找人就相對容易,這一點聽起來像是從臺灣輸出IC設計的人力到中國大陸整合後進行半導體ASIC開發本地客戶。
前面有強調APR需求在22奈米與28奈米需求提升後,這裡APR 是指 "Auto Place and Route",中文是「自動佈局及布線」。APR 是晶片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主要目的是將設計好的電路元件自動放置到晶片的指定位置上,並根據設計要求自動生成連接這些元件的導線。
APR 工具可以提高設計效率,減少手動佈局和布線的時間和錯誤,特別是在現代高度複雜的IC設計中。它是後端設計流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縮短設計周期和提高設計質量特別重要。
美國明年2025起要對大陸半導體課 50% 關稅,會有什麼影響有待觀察,但以目前狀況來看,聯暻營運相對穩定,矽統則預期今年會成長,但不會有幾倍的成長,總經理戎樂天補充,矽統目前已經有麥克風產品正在銷售,主要是應用在語音辨識,透過麥克風軟硬體結合讓客戶有更廣泛的應用。
矽統科技網站在下方,目前看起來都是Digital MEMS Microphone微機電麥克風相關產品。
坦白說洪嘉聰是財務背景,都是在做併購的動作,但矽統需要的是產品經理,而且看起來與智原太像,還不如直接併入智原,解決聯電太多上市公司的問題最快,否則就必須換一個能開發產品不怕花錢的人,反而拉高槓桿全面開發拓展應用層面,以我狹隘的眼光,實在看不出矽統有什麼價值可以具有現在的市值,2024年5月28日收盤時矽統市值455.8億元,但這是一家除了一年靠聯電股息收10億元外,沒辦法靠自己獲利的公司!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