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台股】20250415(二)- 台股2025年3月份營收29家創歷史新高

作者:納蘭雪敏


圖為緯穎董事長洪麗寗

台股3月份市值200億元以上公司相較於2月份只有12加營收歷史新高,3月來到29家,在此時貿易戰最熱的同時,這樣的表現算是相當亮眼,當然市場擔憂的可能是後續營收雖然好,但隨著轉移成本大增,利潤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好。

【冰質台股】20250311(二)- 台股2025年2月份營收僅有12家創歷史新高

東陽(1319) 今年可望持續成長2024年4月12日134.5元新高,2025年3月21日141.5元新高

2月營收突破單月25億元的大關,年增率56.4%,主要因為去年2月營收僅有16.04億元,不過去年3月業績不錯,旺季都出現在8月以後,往往8月以後會出現連續5個月的連續旺季高峰都在20億元以上。

東陽2024年EPS為7.4元,擬配發現金股利5.3元,股價去年2024年4月12日創下134.5元高點(還原130.11元)至今尚未突破,但股價上次2025年3月10月才創下波段127元新高,今年仍然算是可以期待的公司,這次大跌受傷不多股價2025年4月15日又刷下137.5元高點,3月份刷下的141.5元新高渴望突破,可能是今年少數股價營收雙成長的公司,也不受AI資本支出預期衰退影響。

川湖(2059)2025年2月27日2085元新高,4月股價暴跌到剩下1205元

老常客川湖(2059)2025年2月27日2085元新高後,4月股價暴跌到剩下1205元,但隨後大漲兩天,顯見高營收成長的態勢似乎還未結束,目前高營收表現沒有反映在股價上主要也是擔憂未來的貿易戰影響。

台光電(2383)2025年2月27日股價創下641元新高,4月份股價創下407元的低點

上個月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台光電(2383)2025年2月27日股價創下641元新高,這個月繼續創下營收歷史新高,台光電(2383)主要製造銅箔基板(CCL)和絕緣樹脂(PP),這是印刷電路板(PCB)的關鍵原料,因為CCL市佔率高,在高速、低損耗材料(如M8等級)領域有技術領先地位,NVIDIA的AI伺服器UBB(通用基板)和OAM(加速器模組)所使用的CCL材料,台光電市占率高達90%,新一代AI伺服器(如AWS Trainium2、NVIDIA GB300)對高頻、高層數PCB需求增加,台光電的M8材料因低信號損耗特性是CCL首選,帶動ASP(產品單價)顯著提升。

但4月份股價也是創下407元的低點,但股價反彈較川湖無力。

金像電(2368)雖然創歷史新高營收,但營收成長相當受限,2024年2月19日279.05元新高

股價這個月狀況也相當不好,與PCB族群多數在中國有大量的投資,涉及環保污染等問題,不容易遷移廠房,可能受到貿易戰影響,之前連續跌停三天,雖然反彈漲停一天,再一天接近漲停,但股價2025年4月15日目前來到185元左右似乎狀態也不佳。

回顧上個月:與台光電有類似的題材,受惠於AWS Trainium2伺服器放量,是Trainium2的UBB板的主要供應商,推估2025Q2都持續受惠,旺季出貨量逐季成長,可望從5至6萬片倍增5倍到25至30萬片,3月份營收年增率51.5%,月增17.2%。

還有傳輸相關高階400G、800G交換器板也會持續受到AI伺服器成長,中國蘇州廠將再新增10%的產能,也有助於第二季營運可望優於第一季,不過似乎也與台光電一樣,股價出現了停滯,可能與近期美國半導體前景看衰有關。

去年2024年2月19日創下279.05元新高後,股價已經無法突破將近一年,2月營收雖然達到38.61億元,但相較於過去2024年12月也有35.85億元,11月也有35.69億元,甚至去年2024年1月也有34.04億元、2024年7月也有35.36億元,這樣的表現只多出大約3億元成長相當有限,還可能面臨後續美國科技大廠資本支出衰退的影響。

奇鋐(3017)單月營收突破80億元,2024年5月29日807.48元新高,4月9日創下340.5元新低。

奇鋐(3017)3月營收破85億元,實際上業績還是相當好,但可能繼續受到貿易戰關稅與半導體行業的資本支出可能2025面臨轉折,股價高點來說已經腰斬,主要以越南做為生產基地,奇鋐在GB200伺服器的水冷板市占率達到70%、分歧管與快接頭市占率超過50%,北美CSP為奇鋐水冷散熱零組件的主要客戶,GB200最終組裝出貨量自2月起改善,3月以後的營收將持續上升。

散熱大廠奇鋐2月單月營收突破80億元,對照前兩個月在68億元與66.31億元左右,月增18%算是相當不錯,主要受惠NVIDIA GB200液冷業務,下週3月18日NVDA的開發者大會的GB300晶片可能導入更多散熱零件,水冷板,水冷快接頭用量更比GB200激增四倍。

不過目前市場正處於因為DeepSeeK對半導體資本支出的DeepSeek疑慮,2024年5月29日創下807.48元新高後,至今也沒有辦法突破股價新高。

貿聯-KY(3665)2024年12月6日股價738元,4月份新低375.5元

貿聯-KY營收一樣續創新高,但股價表現可能反映不佳的前景,高關稅開徵,會轉移產能到馬來西亞檳城與墨西哥等關稅較低的地方,主要以HPC出貨為主,不再是完全以電動車為主,HPC 是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高效能計算)的縮寫,是利用超級電腦或叢集系統進行高速、大規模數據處理和複雜計算的技術。

美國營收占比20-25%中,產能非完全集中在中國,可能仍然是受今年HPC資本支出預期下滑的影響比較大。

聯鈞(3450)2025年2月7日高點350元,4月9日169.5元。

雷聯鈞為全球前三大雷射二極體封測代工廠,產品應用於光通訊、光資訊與光檢知領域,5G、雲端運算及AI資料中心需求成長,對高速光通訊元件(如EML電吸收調變雷射器及VCSEL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器)的需求強勁,聯鈞積極擴產,預計2025年產能增至350萬顆,年增約200%,顯著貢獻營收。

子公司源傑科技的AOC業務:源傑科技專注主動光纜(AOC)及矽光子系統單晶片設計,已打入北美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供應鏈。400G AOC已於2023年出貨,2024年產能達40-45K/月,預計2025年提升至80-85K/月,更關鍵的是,800G AOC提前於2025年第二季量產,單價與毛利率更高,法人預估源傑2025年營收可達84億台幣,年增320%,成為聯鈞主要成長動能。

聯鈞透過源傑科技切入矽光子雷射及共封裝光學(CPO)領域,搭上AI資料中心高速傳輸的市場趨勢,進一步提升訂單與營收潛力,但3月營收雖然創下歷史新高,但整個資料中心族群都受害於今年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可能下降影響。

緯穎科技(6669)2025年1月8日2870元,4月8日股價1454元低點。

緯穎3月份營收年曾大增226.7%,創下866.3億元的超爆量演出,緯穎多數產能集中在墨西哥,可能因墨西哥關稅戰提前出貨,主力以NVIDIA的GB300 NVL72為主。

雲端伺服器與AI伺服器需求成長:緯穎是全球領先的雲端運算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資料中心產品,特別是伺服器與儲存設備。AI應用(如生成式AI、機器學習)及雲端服務需求激增,緯穎受惠於北美四大雲端服務商(AWS、微軟、Meta、Google)的訂單成長。2024年第三季合併營收達979億元,年增85.2%,顯示AI伺服器出貨動能強勁。

ASIC伺服器業務擴張:緯穎的客製化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伺服器受到市場青睞,應用於高效能運算與AI工作負載。2025年第一季營收表現優於預期,部分來自ASIC伺服器拉貨動能,預計2025年第二季仍將持續成長。

全球資料中心建置熱潮:全球對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需求快速增加,特別是在AI驅動的數據處理需求下,緯穎的伺服器產品(包括一般型與高效能液冷技術)廣泛應用於邊緣運算與核心資料中心,推升營收。2025年2月單月營收465.17億元,年增91.22%,累計前兩月營收840.23億元,年增94.89%。

產能擴充與在地化布局:為因應市場需求並規避潛在關稅風險(如美國對墨西哥的貿易政策),緯穎積極擴建產能,包括投資3億美元在美國德州設廠。此舉不僅鞏固北美市場供應鏈,也提升長期營收潛力。

廣達(2382)2024年11月18日股價333元,4月9日174元波段新低。

廣達(2382)同樣受惠於輝達(NVIDIA)最新Blackwell平台(如GB200 NVL72)的AI伺服器,也是北美四大雲端服務商(AWS、微軟、Google、Meta)的供應商,廣達擴建泰國、德國及美國新廠,強化全球供應鏈彈性,降低地緣政治與關稅風險(如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潛在影響)。

題材與緯穎科技(6669)類似。

鈊象(3293)2024年還原股價1130元,4月份666元新低

鈊象(3293)主要受授權業務獲利,公司有庫拉索、馬爾他、瑞典以及準備申請加拿大、英國,授權佔比在2024年營收上就有56%,APP為38%,商用機台6%,2025年前兩個月授權達到64%,東南亞占44%、美洲占11%、台灣占27%、大陸為12%、其它占6%。

主要涉及開發的商用電子遊戲機(Arcade Games)及行動遊戲(Mobile Games)的智慧財產權(IP),包括:

著作權:遊戲的程式碼、美術設計、音樂音效等。
商品化權:將遊戲角色、主題等應用於周邊產品(如玩具、卡牌)。
商標權:遊戲品牌名稱與標誌。
經銷權:授權合作夥伴在特定區域代理銷售或運營。

1. 商用電子遊戲機(Arcade Games)
大多數遊戲屬於商用機台(如《巨獸浩劫3》、《狂野飆車9:競速傳奇 ARCADE VR》、《機甲英雄》等)。這些機台的授權內容包括:

機台軟硬體IP:遊戲程式、畫面設計、音效,以及機台的硬體規格(如VR設備、模擬器)。
品牌授權:如《狂野飆車》(與Gameloft合作)、《機甲英雄》等系列名稱與標誌。
區域經銷權:授權給合作夥伴(如華立科技、新創華)在特定市場(如亞洲、美洲、歐洲)銷售或租賃機台。
更新與維護權:部分機台(如《DanzBase舞力特區》)涉及線上更新內容,授權合作夥伴提供後續服務。

代表性例子:

《巨獸浩劫3》(Monster Eye 3):授權內容包括遊戲的射擊玩法、怪獸角色設計及機台硬體,可能與展輝動漫等合作推廣周邊。
《狂野飆車9:競速傳奇 ARCADE VR》:與Gameloft合作,授權其品牌IP並結合VR技術,機台設計與遊戲內容均為授權核心。
《機甲英雄-機鬥勇者》:卡牌對戰機台,授權包括遊戲玩法、角色卡牌設計及機台互動系統。

2. 行動遊戲(Mobile Games)
清單中的行動遊戲(如《金猴爺老虎機》、《明星3缺1》、《唯舞獨尊》)的授權內容包括:

遊戲IP:遊戲核心玩法、美術、音樂等,例如《明星3缺1》的麻將玩法與明星角色形象。
平台運營權:授權給遊戲平台或代理商(如淘氣貓、飛絡力)在特定地區上架或推廣。
跨平台合作:部分遊戲可能與其他品牌(如SNK)合作,授權特定角色或主題內容。
商業化權:內購系統、廣告模式或周邊商品的授權。

代表性例子:

《金猴爺老虎機》(Golden HoYeah Slots):授權老虎機玩法與美術設計,可能涉及與線上平台的合作運營。
《明星3缺1》(Star31):麻將遊戲的經典IP,授權包括品牌名稱、角色形象及跨平台版本。
《唯舞獨尊》(WE5 Dance):音樂節奏遊戲,授權內容涵蓋舞蹈動作、音樂版權及社交功能。

合作夥伴的角色在授權中扮演以下角色:

遊戲開發與品牌合作:如Gameloft、SEGA、SNK,提供知名IP(如《狂野飆車》)或技術支持,鈊象將轉化為機台或行動遊戲。
經銷與運營:華立科技、新創華、寶輝科技等負責機台的製造、分銷或場館運營。
內容推廣:展輝動漫、淘氣貓等可能參與角色周邊、動畫或行銷活動的授權合作。
地區代理:飛絡力、派對咖孔明等協助遊戲在特定市場的本地化與推廣。

概述其餘營收創高公司

亞德客-KY (1590)

業務概述:全球氣動元件領導廠商,產品應用於自動化設備、半導體、汽車製造等。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19.6%,達歷史新高,反映全球製造業復甦及自動化需求提升。
半導體設備與新能源汽車(EV)產業對氣動元件的穩定需求,特別是中國與東南亞市場的訂單成長。
公司擴大產能(如越南新廠),有效提升出貨量,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12.4%。
展望:隨著AI設備與智慧製造趨勢,氣動元件需求穩健,但股價從高點回落(-127元/月),反映市場對中國經濟的謹慎情緒。

台達電 (2308)
業務概述: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龍頭,產品涵蓋資料中心、電動車、工業自動化。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37.6%,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資料中心與電動車(EV)電源管理需求激增。
資料中心高效電源模組與液冷散熱方案出貨強勁,特別是北美雲端客戶訂單。
工業自動化與新能源業務(太陽能、儲能)穩定成長,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30.2%。
展望:台達電在AI與綠能趨勢中具長期優勢,但股價近期波動(-48.5元/月),可能受全球資本支出放緩預期影響。

國巨 (2327)
業務概述:全球被動元件龍頭,產品包括MLCC(積層陶瓷電容)、晶片電阻等。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10.8%,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伺服器、汽車電子與5G設備對MLCC需求增加。
高階被動元件(如高容值MLCC)出貨比例提升,帶動平均單價(ASP)上揚。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9.11%,顯示庫存去化完成,客戶拉貨動能回溫。
展望:國巨受惠於AI與汽車電子趨勢,但股價下跌(-71元/月),可能因市場擔憂被動元件價格競爭加劇。

智邦 (2345)
業務概述:網路通訊設備製造商,專注交換器、路由器,供應雲端與AI資料中心。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127%,創歷史新高,受益於AI資料中心對400G/800G高速交換器的強勁需求。
北美雲端客戶(AWS、Google等)訂單顯著成長,特別是高效能運算(HPC)相關設備。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127%,顯示AI驅動的通訊設備市場快速擴張。
展望:智邦在高速通訊領域具技術優勢,但股價回落(-114元/月),可能受市場對貿易戰與資本支出的謹慎情緒影響。

建準 (2421)
業務概述:散熱風扇與模組供應商,應用於伺服器、筆電、汽車電子。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40.7%,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散熱需求旺盛。
高階風扇產品(如伺服器專用高效風扇)出貨量增加,毛利率改善。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36%,汽車電子散熱模組訂單穩定成長。
展望:建準在AI與汽車散熱市場具競爭力,但股價下跌(-27.1元/月),可能因散熱產品價格壓力或市場波動。

智原 (3035)
業務概述:IC設計服務與ASIC(客製化晶片)供應商,服務AI、5G、汽車電子。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312%,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與高效能運算晶片設計需求激增。
與台積電合作的高階製程(如5nm/3nm)ASIC訂單成長,應用於雲端與邊緣運算。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188%,反映AI晶片設計市場的爆炸性成長。
展望:智原在AI晶片設計具長期潛力,但股價波動(-19元/月),可能因市場對半導體週期放緩的擔憂。

緯創 (3231)
業務概述:伺服器、筆電與AI設備ODM廠,供應雲端與高效能運算市場。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70.3%,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設備訂單強勁。
輝達Blackwell平台相關產品出貨增加,北美雲端客戶拉貨動能強。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45.4%,顯示AI業務比重持續提升。
展望:緯創積極轉型AI伺服器,但股價微跌(-7.2元/月),可能因市場對ODM毛利率的長期疑慮。

雙鴻 (3324)
業務概述:散熱模組供應商,專注AI伺服器液冷與氣冷解決方案。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52.7%,創歷史新高,受惠於輝達GB200/GB300液冷散熱訂單激增。
液冷散熱模組市占率提升,單價與毛利率優於傳統氣冷產品。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40.2%,顯示AI資料中心散熱需求旺盛。
展望:雙鴻在液冷技術領先,但股價重挫(-133元/月),可能因市場對散熱產品競爭加劇的擔憂。

昇達科 (3491)
業務概述:微波通訊元件與衛星通訊設備供應商,應用於5G與資料中心。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30.6%,創歷史新高,受惠於5G基地台與資料中心通訊設備需求成長。
衛星通訊(低軌衛星)市場興起,昇達科的高頻元件出貨增加。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43%,顯示多元化市場布局成效。
展望:昇達科在衛星與5G通訊具潛力,但股價下跌(-60.5元/月),可能因市場對通訊設備週期的謹慎預期。

嘉澤 (3533)
業務概述: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連接器與線材供應商。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22.1%,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高速連接器需求增加。
高頻高速線材(如400G/800G規格)出貨成長,毛利率穩健。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22.5%,顯示AI相關供應鏈地位穩固。
展望:嘉澤在高速連接器市場具優勢,但股價重挫(-420元/月),可能因市場對供應鏈價格壓力的擔憂。

健策 (3653)
業務概述:精密金屬沖壓件供應商,產品應用於伺服器、汽車與醫療設備。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66.4%,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伺服器機殼與結構件需求旺盛。
汽車電子與醫療設備訂單穩定,多元化業務降低風險。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65.9%,顯示伺服器業務快速成長。
展望:健策在AI與汽車市場具潛力,但股價下跌(-284元/月),可能因市場對金屬件毛利率的謹慎評估。

家登 (3680)
業務概述:半導體光罩傳送盒與晶圓載具供應商,服務台積電等客戶。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76.9%,創歷史新高,受惠於台積電先進製程(3nm/2nm)擴產帶動光罩盒需求。
AI晶片與高效能運算晶圓載具出貨增加,產品單價提升。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20.5%,顯示半導體設備市場復甦。
展望:家登受惠台積電擴產,但股價微跌(-25.5元/月),可能因市場對半導體週期波動的擔憂。

大聯大 (3702)
業務概述:全球半導體通路商,分銷IC與被動元件。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57%,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與汽車電子元件需求回溫。
庫存去化完成,客戶拉貨動能增強,特別是伺服器與5G相關IC。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36.8%,顯示通路業務全面復甦。
展望:大聯大在半導體供應鏈具規模優勢,但股價微跌(-1.9元/月),可能因通路商毛利率偏低。

神達 (3706)
業務概述:伺服器與車用電子ODM廠,供應雲端與汽車市場。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146%,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伺服器與車用電子訂單激增。
北美雲端客戶與汽車Tier-1供應商拉貨強勁,產品組合優化。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145%,顯示業務快速轉型成功。
展望:神達在AI與車用電子具潛力,但股價下跌(-10.8元/月),可能因市場對ODM競爭的擔憂。

新應材 (4749)
業務概述:半導體與面板製程耗材供應商,提供靶材與化學材料。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41%,創歷史新高,受惠於半導體先進製程(3nm/2nm)靶材需求增加。
AI晶片與高階面板(OLED)製程耗材出貨成長。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38.7%,顯示高階材料市場穩健。
展望:新應材在半導體耗材具技術優勢,但股價下跌(-103元/月),可能因市場對材料價格波動的謹慎預期。

祥碩 (5269)
業務概述:高速傳輸IC設計,產品包括USB4、PCIe控制器,應用於伺服器與PC。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15.8%,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對高速傳輸晶片需求增加。
USB4與PCIe 5.0控制器出貨成長,毛利率維持高檔。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28.8%,顯示高速傳輸市場穩健。
展望:祥碩在高速傳輸具領先地位,但股價重挫(-410元/月),可能因市場對IC設計週期的謹慎預期。

信驊 (5274)
業務概述:伺服器遠端管理晶片(BMC)與視訊晶片供應商,應用於資料中心。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110%,創歷史新高,受惠於AI資料中心對BMC晶片需求激增。
輝達與雲端客戶(AWS、微軟)訂單強勁,新一代晶片出貨增加。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104%,顯示資料中心管理晶片市場快速成長。
展望:信驊在BMC市場具獨占優勢,但股價重挫(-695元/月),可能因市場對高估值與資本支出的擔憂。

藥華藥 (6446)
業務概述:新藥研發,主力產品Ropeginterferon用於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112%,創歷史新高,受惠於Ropeginterferon在歐美市場銷售快速成長。
新適應症開發與授權收入增加,推升營收動能。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97%,顯示新藥市場滲透率提升。
展望:藥華藥在罕見疾病藥物具長期潛力,但股價下跌(-58.5元/月),可能因市場對新藥研發風險的謹慎評估。

統一實 (9907)
業務概述:食品與通路業務,經營統一超商(7-11)與食品製造。
營收成長原因:
3月營收年增28.7%,創歷史新高,受惠於便利商店消費復甦與食品銷售成長。
電商與外送平台業務(OPEN POINT)快速擴張,帶動營收多元化。
2025年第一季累計營收年增22.2%,顯示內需市場穩健。
展望:統一實在內需與電商具穩定成長,但股價微跌(-1.2元/月),可能因零售業毛利率壓力。

趨勢分析
共同成長動能:

AI與雲端運算:緯穎、廣達、台光電、金像電、奇鋐、雙鴻、智邦、信驊等受惠於輝達Blackwell平台(GB200/GB300)與北美雲端客戶的AI伺服器需求,帶動營收創新高。

光通訊與高速傳輸:聯鈞(AOC與雷射二極體)、智邦(400G/800G交換器)、祥碩(USB4/PCIe)受益於資料中心高速傳輸需求。

散熱與材料:奇鋐、雙鴻(液冷散熱)、台光電(CCL)、新應材(靶材)因AI伺服器高功耗需求,營收顯著成長。

遊戲授權:鈊象憑藉全球遊戲授權(64%營收占比)與東南亞市場擴張,維持穩定成長。
其他領域:東陽(汽車AM市場)、藥華藥(新藥)、統一實(內需零售)因特定市場需求,營收表現亮眼。

股價波動原因

貿易戰與關稅風險:川湖、金像電、貿聯-KY等因中國或墨西哥產能占比高,股價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如對墨西哥25%關稅)。

資本支出放緩預期:市場擔憂2025年半導體與資料中心資本支出可能減速,拖累台光電、奇鋐、聯鈞、緯穎等AI相關股價。

市場情緒與估值修正:信驊、祥碩、嘉澤等高估值個股面臨獲利了結壓力,股價自高點大幅回落。

篩選清單特點
29檔公司均在2025年3月創單月營收歷史新高,顯示AI、雲端、光通訊等產業動能強勁。
市值範圍廣(200億至8,807億),涵蓋伺服器(緯穎、廣達)、散熱(奇鋐、雙鴻)、PCB材料(台光電、金像電)、通訊(聯鈞、智邦)、半導體(智原、家登)等多樣化領域。
營收年增率多數超過30%,智原(312%)、緯穎(227%)、智邦(127%)表現尤為突出。

建議與觀察
投資機會:東陽、藥華藥、統一實等非AI相關公司,因內需或特定市場穩定,較不受資本支出

預期影響,適合穩健投資。AI相關公司(如緯穎、台光電、聯鈞)雖短期股價波動,但長期成長動能仍強,適合逢低布局。

風險注意:貿易戰關稅(特別對墨西哥、中國產能)與半導體資本支出放緩預期,可能持續壓抑股價,需關注輝達與雲端客戶的訂單展望。

後續追蹤:輝達開發者大會(GTC)後的GB300產品動向、雲端大廠2025年財測、美國關稅政策進展,將是影響AI供應鏈股價的關鍵。

航空業者已經沒辦法再創新高,2025年營運轉折,油價下跌快速

以美國航空業者來看,今年受到川普大砍預算影響,多家航空公司業績預測不佳,預計美國官員的出訪減少,也影響了台股上市的航空業者,以長榮航空(2618)來看雖然3月份營收依然年增2.84%,月增9.28%,已經無法創下歷史新高,不過這也與季節因素有關,反觀華航年增4.94%,月增8.02%也是差不多的狀況,今年較大利多是油價下跌不少,如果需求仍在利潤表現今年可能做更少營收就有更好的利潤率。

長榮航空(2618)在這波大跌也從2025年1月17日的48.3元,下跌到33.5元,反彈也較為無力。

上月無法繼續創下營收新高的個股
這個月許多個股可能因市值下跌或者營收未創新高受到影響而無法繼續創下新高
LINEPAY(7722)、零壹(3029)、永豐金(2890、高爾夫相關的復盛應用(6670)、辛耘(3583)、穎崴(6515)、振樺電(8114)。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