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錫安銀行銀行爆雷
Zions Bancorp(錫安銀行) 的子公司 California Bank & Trust 在近期內就兩筆商業與工業貸款(C&I loans)發現疑似欺詐或不當行為,銀行揭露將對這兩筆貸款進行核銷與備抵,這是錫安銀行提交的8-K表,所謂「8-K」是美國上市公司向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提交的一種即時資訊揭露報告(Current Report),正式名稱是 Form 8-K,美國上市公司在出現重大事件時必須立即申報的文件。
最新消息認為借款方與擔保人有「明顯虛假陳述」與「合約違約」行為。
Zions 宣布對約 6,000 萬美元貸款計提備抵,並且對其中大約 5,000 萬美元進行核銷,等於承認這些貸款已經變成損失部分。「核銷」(write-off)在銀行與會計的術語中,是指確認一筆資產(例如貸款)已經不可能收回,因此將它從帳面上刪除、同時認列為損失,換句話說,當銀行貸出去的錢確定收不回來時,就要「核銷」這筆貸款,表示這筆錢已經成為壞帳。
銀行也已對借款人與擔保人提告,希望追償款項。文件目前指出部分抵押品權益可能已被轉移給其他組織,這些行為未經授權,銀⾏稱內部審查與法律程序已啟動。
Western Alliance也涉案
Western Alliance(WAL)也被列為涉案銀行之一,它也宣稱對同一借款者提起訴訟,指控對方在貸款文件中偽造標題文件(title documents)、挪用抵押品帳戶資金等行為,銀行在申報中仍堅稱貸款有足夠抵押品與擔保保護,並維持其全年業績預測不變。
在這波事件之前,大約一個半月內已有兩件相對知名的信貸與破產事件被市場關注,First Brands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爆雷,牽涉到對沖基金與銀行放貸方,部分貸款被質疑有過度槓桿或可疑貸款安排,再來是Tricolor Holdings這家次級汽車貸款機構,破產引發銀行與信貸機構風險重估。
這兩起事件讓市場對於信貸品質惡化的疑慮已經開始,現在 Zions和WAL 兩家銀行的事件被認為是更確定的訊號。
NDFI風險正在影響區域銀行
相隔不到兩個月,市場就出現至少三起不同行業,出現了銀行鉅額的呆帳以及破產事件,NDFI 是一類銀行較為邊緣的對象,它們並不是傳統存款銀行,而是諸如私募信貸基金、中介貸款機構、消費貸款平台等。
這些對象往往風險較高、透明度較差、監管較弱,許多區域銀行為了追求成長,把向 NDFI 的貸款比重拉高,投資人擔心這些貸款是否因競爭或壓力被銀行承銷標準放寬。
高盛就指出 NDFI 貸款在某些區域銀行貸款組合中可能占到約 15% 左右,但各行業差異很大)。
「NDFI」這個詞是近年金融界特別關注的新風險來源之一。它的全名是 Non-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中文可以翻作「非存款類金融機構」,「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指的是沒有吸收存款功能、但仍從事金融活動(尤其是放貸或投資)的機構。
也就是說,它們不像傳統銀行那樣有存戶或存款保險,但仍扮演借錢給別人或融資仲介的角色。
在美國金融體系裡,這類機構非常多元,範圍包括:
私募信貸基金(Private Credit Funds)商業融資公司(Commercial Finance Companies)
消費信貸中介平台(Consumer Finance Lenders),例如汽車分期、學貸平台
小額貸款公司、房貸公司、抵押貸款公司
租賃公司與保理公司(Leasing / Factoring)
金融科技放貸平台(FinTech Lenders)
因為這些機構不能像銀行那樣吸收公眾存款。它們透過向銀行借錢(例如發行貸款支持票據或中期票據)、向機構投資人募集資金、發行債券或資產證券化產品、換句話說,這些機構是「靠借錢來借錢給別人」的中介。
過去幾年,美國區域銀行(regional banks) 的放貸成長壓力很大。在傳統企業貸款需求下降、監管要求變嚴的情況下,很多銀行開始轉向把錢借給這些 NDFI 機構,讓它們再去放貸。
銀行 借 1 億美元給一間「汽車貸款公司」或「私募信貸基金」,後者再用這筆錢去放貸給個人或中小企業,這樣銀行雖然間接參與信貸市場,但實際風險變得更間接、更不透明,因為它無法完全掌握最終借款人的還款能力。
NDFI 通常比銀行更敢承擔風險,因為它們追求高收益。如果銀行在競爭中放寬授信條件,就可能承接到品質不佳的貸款,銀行貸給 NDFI,往往沒有充分的資料回饋機制,難以評估底層資產狀況,也就說他們借給那些中間人,但中間人借出去的對象,他們並無法掌握,NDFI 不受 FDIC 或FED存款監管,監管強度遠低於銀行,一旦某個 NDFI 出現欺詐、倒閉或違約,可能牽連多家銀行,因為大家都有放款給它。這就是目前美國市場擔心的狀況。
Zions(ZION)、Western Alliance(WAL)、以及 Jefferies (JEF)涉及的問題貸款,都與 NDFI 類型的借款人有關,也就是銀行不是直接借給一般企業或民眾,而是借給其他放貸或融資機構(像私募信貸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這些借款人部分被指控有造假、違約或偽造文件的情況,因此市場懷疑這類「間接放貸」的風險可能比想像中大。
Jefferies 所管理的私募信貸基金Point Bonita Fund,基金用投資人的錢去購買或融資這些企業債權,也就是說Jefferies發行的基金跟投資人募款後借給First Brands Group。
2025 年10 月 10 日前後市場開始傳出汽車零件供應商 First Brands Group 財務出現異常,有延遲付款與資金缺口情況,部分債權人與基金開始調查應收帳款的真實性。
2025 年 10 月 15 日
First Brands 於美國法院正式申請 Chapter 11 破產保護(企業重整),文件揭露部分資產存在虛假陳述與資金流向不明的狀況,這是事件的引爆點,也就是利用假資料拿到Jefferies 所管理的私募信貸基金Point Bonita Fund。
2025 年 10 月 16 日
多家媒體(《彭博》(Bloomberg)、《金融時報》(FT)、《路透》(Reuters))報導Jefferies 附屬基金 Point Bonita 持有約 7.15 億美元 對 First Brands 的債權曝險,可能遭受重大損失。Jefferies 股票(JEF)當天在紐約證交所大跌超過 10%,同日美國多家區域銀行(Zions、Western Alliance 等)因信貸風險連鎖反應同步重挫。
而市場就推測ZION他們借款對象的違約跟 First Brands 或 Tricolor(汽車融資公司) 等中介機構有資金往來,屬於之前Jefferies 旗下基金是同一個事件。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