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財經】20251024(五)APEC峰會、稀土之戰、國防開支成為全球財經焦點

作者:納蘭雪敏

圖為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

APEC中美兩國有機會和解嗎?

美國總統川普預計出席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協峰會,並隨後訪問日本及韓國。

在他抵達前,美國財政部長與貿易代表預計將先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試圖緩解最新的美中貿易緊張,本次峰會也將見證泰國與柬埔寨簽署更廣泛的停火協議。

本屆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APEC峰會將在韓國慶州舉行,峰會的具體日期訂於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相關的部長級會議、高級官員會議及商界領袖會議等配套活動則將於更早的時間舉行。這是韓國時隔20年再次擔任APEC主席國。

本屆峰會的主題是「共創可持續的未來」(Building a Sustainable Tomorrow)。

韓國設定了三大核心優先事項來展開討論:
連結(Connect):透過促進貿易與投資、強化制度與人力交流,提升區域連通性。
創新(Innovate):聚焦縮小資訊差距、加強人工智慧(AI)合作,推動數位轉型。
繁榮(Prosper):以應對全球性挑戰為目標,實現可持續與包容性的成長。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將在APEC峰會期間到訪韓國。
川習會可能於APEC多邊峰會前夕的10月30日在慶州舉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則表示,中美雙方就元首保持密切溝通。

除了領袖會議外,APEC也會舉行一系列活動,例如討論人工智慧治理、跨境數據流通的政策對話,以及探討綠色貿易、零碳能源等議題的展覽與研討會。

在峰會前,韓國持續進行多項外交與經濟活動,包括高層官員赴美磋商3500億美元投資案的執行細節,希望能趕在APEC峰會前敲定協議。

由於峰會臨近,北韓在10月22日向東方發射一枚彈道飛彈,也讓朝鮮半島的局勢再次受到關注。

稀土之戰

德國外交部長約翰·瓦德普爾(Johann Wadephul)原定於本週日2025年10月26日訪華的行程被延遲,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中共限制稀土出口,還有外交安排上的問題。

延遲的直接原因,是中方最終只能確認德國外長與中國外交部長的一次會晤,而無法確認任何其他足夠的高層會晤。德方認為,在缺乏足夠高層對話的情況下,這次訪問無法達成預期效果,因此表示遺憾。

深層背景是關鍵原材料危機和半導體供應危機。

中國於本月稍早宣布擴大稀土和其他關鍵原材料的出口管制,這對德國的製造業支柱特別是汽車工業可能造成嚴重衝擊。德國總理默茨(Merz)也已在2025年10月23日歐盟峰會上與其他領袖討論這個問題。

德國官員同時也在解決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供應問題,公司向德國客戶提供的半導體元件,因中國與荷蘭之間的爭端而被暫停出貨,德國正代表客戶向中方進行遊說,強調微電子對德國供應鏈和商業安全的重要性。

路透社報導指出,瓦德普爾此次訪華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敦促中國放寬對稀土和半導體的出口限制,強調公平貿易對兩國關係的重要性。

Orion關鍵礦產聯盟

台北時間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美國總統川普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白宮會晤,簽署這項關鍵礦產與稀土的合作協議。協議涉及總額高達85億美元的投資,希望建設稀土與關鍵礦物的供應鏈,美澳兩國政府承諾在未來六個月內,將各對採礦和加工項目投資10億美元。

目的是強化關鍵礦物供應,特別是稀土、鋰和鎳等,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應對北京近期收緊的稀土出口管制。除了稀土供應鏈,兩國也藉此機會深化了在能源、科技與國防產業的夥伴關係,包括檢視AUKUS安全聯盟核動力潛艦協議的進展。協議被認為美澳深化戰略合作,以及西方國家推動「供應鏈脫中化」的重要轉折。

隨後台北時間2025年10月24日星期五傍晚左右,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與紐約投資機構「Orion Resource Partners」、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ADQ共同成立的這個聯合投資平台,被命名為「Orion關鍵礦產聯盟」(Orion Critical Mineral Consortium)。

聯盟希望強化美國及盟國的關鍵礦產供應鏈安全,降低對單一供應國尤其是中國的依賴,並加強西方國家的資源掌控能力。美國政府希望動員私人資本,促進美國的外交與國家安全利益,聯盟將投資於全球的礦產開採與冶煉項目,特別是美國、加拿大、歐盟及澳洲所列出的關鍵礦物項目,包括鋰、稀土、銅與鈾等戰略性礦物。

新基金將優先考慮對現有或近期即將投產的資產進行投資,而非早期的勘探項目。這個策略反映出美國政府希望快速見效,盡快為美國及其盟國提供礦產供應的緊迫感,作為美國政府的海外投資機構,DFC將作為美方代表參與投資決策,此舉能顯著提升投資的可行性,並降低在新興市場的地緣政治風險。

中國全球稀土供應鏈市佔率

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市佔率大約落在 67%至71% 之間。
2023年,中國稀土氧化物(REO)當量開採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 67.9%。
2024年中國稀土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 69.2%。
中國在稀土精煉方面更具優勢,精煉產能約佔全球的 85%到92%。

雖然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稀土供應鏈,以12%佔據優勢,緬甸則有8%,澳洲則有3%,奈及利亞3%,泰國3%。

但稀土精煉與分離,特別重稀土精煉中國的壟斷程度甚至高達99.8%,主要的非中國稀土精煉業者是萊納斯(Lynas Rare Earths)。公司在澳洲設有礦場,並在馬來西亞擁有精煉廠,是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分離商。

由於重稀土通常與離子型黏土礦(Ionic Clay Deposits)相關,而這些礦藏分布比較集中。尋找和開發新的礦源是首要步驟。美國和澳洲簽署關鍵礦產協議的目標之一,就是加速澳洲與美國本土的稀土開採與加工計畫。越南雖然稀土儲量龐大,但開採與加工能力尚未完全開發。國際合作正尋求在越南、巴西等擁有儲量的國家,建立非中國的開採鏈。

重稀土的分離技術複雜且具有高度技術門檻。

西方國家正透過政府資助和合作,積極建立本土或盟國的精煉能力,萊納斯(Lynas)公司這家澳洲公司是目前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分離商,正大力投資擴大在澳洲與馬來西亞的產能,並積極開發重稀土分離能力。

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的「Orion關鍵礦產聯盟」就是一項金融支持,希望為美國和盟國提供資金,以建設包括重稀土在內的加工設施。例如,萊納斯正在德州進行一個重稀土處理設施的計畫,獲得美國國防部的部分資助。

從長遠來看,透過技術手段減少對原生礦的依賴是更永續的解決方案。從廢棄的電子產品(如硬碟、手機)和電動車電池中回收稀土元素,可以提供一個替代性的供應來源。這項技術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潛力龐大。

研究開發不需要或較少使用重稀土的新型永磁體或替代材料,例如尋找替代鏑和鋱的高效能磁鐵配方

以哈和平計畫,哈瑪斯必須退出加薩走廊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於臺北時間2025年10月24日訪問以色列,訪問細節主要圍繞在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加薩戰後「和平計畫」的執行與爭議點。

盧比奧明確表示,未來部署在加薩(Gaza)的國際安全部隊必須來自那些讓以色列感到放心」的國家,美國在組建部隊時,將優先考量以色列的安全關切。根據川普總統提出的「20點加薩和平計畫」,這支國際部隊將由美國負責組建,但不會有美國士兵直接參與部署。這支部隊的主要職責是進入加薩,監測停火局勢並協助維護當地的穩定。

盧比奧強烈強調,哈馬斯(Hamas)絕對不能參與加薩未來的治理,目前與美國合作推動和平計畫的所有國家都認同這一點,哈馬斯必須解除武裝,加薩必須實現非軍事化

對於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是否會在戰後加薩治理中扮演角色,盧比奧表示還有待確定。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政府一直拒絕讓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參與戰後加薩治理的想法

面對解除武裝的要求,哈馬斯發言人表示,這是一個敏感問題,需要進行徹底討論。先前也有消息人士透露,哈馬斯已表明不參與戰後的過渡階段治理,但將解除武裝視為不可跨越的紅線

有報導指出,美軍已在以色列南部的「民事軍事協調中心」開始一項複雜任務監測加薩的停火局勢,並規劃國際部隊的部署。盧比奧重申美國反對以色列吞併約旦河西岸的立場,並警告以色列國會最近推進相關立法的投票,可能威脅到美國結束以哈衝突的計畫。他表示,美國預計這些吞併法案不會通過。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