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原本OpenAI的目標是創造出造福全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AGI),這次重組代表會以非營利作為營運的首要核心,決策和發展會更強調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不是單純追求股東利潤。
微軟將持有重組後OpenAI約 27% 的股份。這項投資估值 1,350 億美元,微軟持續成為OpenAI技術和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支持者。
雖然OpenAI重組為公益公司,但微軟的大筆投資與持股,但兩者戰略合作關係進一步深化。微軟不僅是主要的財務支持者,也將在OpenAI的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對於OpenAI的技術商業化與規模化至關重要。
雖然重組為公益公司,但OpenAI的執行長表示,首次公開募股(IPO)仍然是最可能滿足公司未來巨大資本需求的方式,表示OpenAI需要持續大量的資金投入來發展頂尖的AI技術,而公益公司的架構將如何與未來可能的上市計畫會一起進行。
公益公司與公開募股(IPO)一起進行,是OpenAI結構中最獨特且複雜的設計,有一套混合型的法律結構,OpenAI採用的架構是一個「有上限的營利實體(Capped-Profit Entity)」附屬於一個非營利母公司。
OpenAI的整個實體由兩部分組成:
非營利母公司(OpenAI Nonprofit, The Board)這是OpenAI的最高治理機構,並掌握多數控制權。核心使命創造出造福全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AGI)。所有關於AGI安全、部署和最終的治理決策,都由這個非營利董事會主導。確保組織的整體方向會以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為優先,而非股東利潤。
營利子公司(OpenAI LP, The Capped-Profit Entity)是負責實際開發產品(如 ChatGPT、GPT-4)並與投資者(如微軟)進行商業合作的實體。雖然它是一個營利實體,但給予投資者的回報設有上限(Cap)。一旦投資人(包括微軟和其他風投)獲得了約定好的最大回報可能是原始投資的數十甚至上百倍,超出這個上限的任何額外利潤,都將回流給非營利母公司,以支持其公共利益使命。
如果未來OpenAI要進行 IPO,會是以這個有上限的營利子公司為主體上市。非營利母公司始終擁有控制權。即使營利子公司上市,非營利董事會仍有權阻止任何可能危及AGI安全或違反其造福人類使命的商業決策,這保障了公益的核心。
由於開發頂尖AI需要難以想像的鉅額資金,單靠非營利捐款無法滿足,設立這個有上限的營利子公司,可以透過吸引微軟這樣的大型投資者,甚至透過 IPO 從公開市場獲得必要的龐大資本。
投資者可以獲得可觀的回報,比如如微軟的 27% 股份,但他們的獲利權被封頂。這種機制既能激勵投資,同時又能防止純粹的股東利潤最大化成為驅動OpenAI的唯一動力。OpenAI並非是傳統意義上完全不營利的公益組織,它是一種特殊設計的混合體,將商業效率和募資能力與非營利的倫理和安全綁在一起。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