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美股】20251108(六)AMD公布2025Q3財報營收年增32.1%

作者:納蘭雪敏



財報公布時間: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美東時間 (EST) 下午 4:15 左右發布新聞稿。
電話會議: 隨後在美東時間下午 5:00 舉行財報電話會議。

財報數據:
項目Q3 2025 實際 (非 GAAP)Q3 2024 實際 (非 GAAP)預期年增率 (YoY)與預期比較
營收 (Revenue)$92.5 億$68.2 億$87.5 億35.6% (年增)優於預期
調整後 EPS$1.20$0.92$1.1730.4% (年增)優於預期
調整後淨利 (Net Income)$2.00 億$1.50 億N/A33.3% (年增)N/A
自由現金流 (Free Cash Flow)$1.50 億$0.04 億N/A3650.0% (年增)N/A
下一季財測:
項目Q4 2025 預期 (非 GAAP)預期與市場比較成長動能
總營收 (Revenue)$96 億 (± $3 億)優於市場共識 (普遍預期約 $92.1 億)Instinct AI 加速器 大量出貨,EPYC 伺服器 晶片需求強勁。
年增率 (YoY)約 25%優於市場共識AI 產品線的加速成長。
非 GAAP 毛利率約 54.5%較 Q3 略微提升 (Q3 為 54.0%)產品組合優化,高毛利的資料中心產品佔比增加。
資料中心營收季成長約 10% 以上強勁AI 加速器 MI300 系列開始大規模貢獻營收。
2025年11月6日 的數據參考:

市值 (Market Capitalization)約 4,057.9 億美元 (USD 405.79 Billion)

過去12個月的營業利益:

項目過去十二個月總額 (TTM)備註
非 GAAP 營業利益$69.4 億美元反映核心業務獲利能力。
GAAP 營業利益$28.1 億美元包含收購、股權獎勵等費用,數字較低。
市值與營業利益的比值約為51,以約30%的成長率計算,明年市值不變的狀況下會變成:

年份基礎營業利益 (非 GAAP)預計營業利益 (億美元)P/OI 比值 (市值 4058 億 / 預計 OI)
2025 (TTM)69.4 億美元69.4 億58.5
2026 預估(年增 30%)90.2 億 (69.4 x 1.30)45.0
2027 預估(年增 30%)117.3 億 (90.2 x 1.30)34.6
2028 預估(年增 30%)152.5 億 (117.3 x 1.30)26.6
這次的財報重點:

CEO蘇姿丰證實與 OpenAI 簽署多年期協議,計劃部署總計 6 吉瓦 (Gigawatts) 的 Instinct GPU。預計這項合作將在未來數年內貢獻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的營收。協議下的首批 1 吉瓦 MI450 系列 加速器,預計將於 2026年下半年 啟動部署。

管理層重申,目標是在 2027年 實現 數十億美元 的 AI 業務年度營收

這次2025Q3傳統的 EPYC 伺服器 CPU 業務成長,稍微超出市場高度期待的 AI GPU 業務成長成為股價在財報後回檔的主因之一,投資人原本期望 AI 業務能有更爆發性的表現。

客戶端(PC 處理器)營收年增率高達 46%,創下歷史新高,展現了 Ryzen 處理器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資料中心營收年增率 22%,其中 EPYC Turin CPU 貢獻了 EPYC 總營收近 50%,顯示新一代伺服器處理器滲透率高。

MI400 系列規劃: 下一代 AI 加速器 MI400 系列 GPU 和 Helios 機架式解決方案,預計將在 2026年下半年開始向主要客戶部署

強調 ROCm 軟體平 的性能顯著提升,並獲得 Hugging Face 等重要開發者生態系統的支持,這對 AMD 挑戰 NVIDIA 在 AI 領域的統治地位至關重要。 公司表示已透過出售製造業務並與 Sanmina 合作等方式,確保供應鏈做好準備,可支持 2026-2027 年 的大規模成長需求。

AMD 的 ROCm(Radeon Open Compute Platform)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平台,核心目標要成為 NVIDIA CUDA 在 HPC 和 AI專案開發的競爭對手,ROCm 提供開放、非專有的架構,可以更好地與 Linux 系統和業界標準相容。雖然 AMD 在硬體性能上已經具備與 NVIDIA 競爭的實力,但 ROCm 生態系的滲透率仍遠低於 CUDA。

AI 訓練市場幾乎由 CUDA 主導,CUDA 的市佔率可能超過 90%。AMD 的主要挑戰是說服開發者和雲端服務商將現有基於 CUDA 的工作負載轉移到 ROCm 上,並證明在大規模部署下的穩定性與性能。

AMD 將 ZT Systems 的資料中心基礎設施製造業務出售給 Sanmina,是一項深思熟慮的策略性舉動, ZT Systems 是一家伺服器製造商(屬於 OEM/ODM 業務)。如果 AMD 擁有自己的伺服器製造部門,可能會與其最大的客戶群例如 Dell、HPE、超大規模雲端業者等形成直接競爭關係。

這有點類似當年和碩與華碩分家,華碩如果繼續持有製造業務會讓他的對手比如宏碁、蘋果擔心製造業務在華碩控制下對他們形成不利的代工條件,透過出售製造業務,AMD 可以向客戶證明,他不會與客戶搶奪伺服器硬體製造的業務。

 AI 伺服器的部署需要快速且大規模的系統整合能力。Sanmina 是一家經驗豐富的整合製造解決方案公司,擁有專業的製造產能和垂直整合能力,特別是在高功率和液冷散熱的資料中心設施方面。ZT出售給 Sanmina (SANM)這樣的專業夥伴,能夠加速 AMD 的 AI 系統(例如 MI300/MI400 系列機櫃和叢集解決方案)的上市時間和品質。Sanmina 成為 AMD 首選的 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新產品導入)製造夥伴。

但AMD 並沒有完全放棄 ZT Systems。它保留了 ZT Systems 原有的機櫃級 AI 解決方案設計和客戶支援團隊。AMD 希望把晶片、軟體和系統設計緊密結合,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給雲端客戶,但把實體製造部分委託給專業的 Sanmina 執行。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