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財經】20251109(日)中國CPI數據公布,核心CPI持續向上,但成長隱憂出現日本泡沫前期徵兆

作者:納蘭雪敏


中國 CPI 今年在0附近徘徊,波動性比較大,從 2025 年 8 月份開始,CPI 年增率連續兩個月在8月、9月呈現年減,代表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期下降,表示從8月份開始內需又重新疲弱,物價難以上漲表示需求端的拉動又持續衰退。

但經過兩個月的疲乏,到了10 月 CPI 年增率重新轉為年成長 0.2%,是三個月來首次回正,代表通縮壓力有緩和跡象。

核心 CPI 是觀察重點,雖然 CPI 波動較大,但扣除食物和能源的核心 CPI,持續溫和成長,10 月份成長幅度擴大,代表內需服務業價格正在復甦,是支撐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

最主要整體CPI的食品類價格在中國 CPI 權重中佔比最高,波動對 CPI 影響很大。衰退的兩個月中,豬肉價格和蔬菜價格是主要的年減因素,2025 年的 8 月和 9 月,豬肉供應充足,市場價格跟 2024 年同期比有明顯下降,由於豬肉價格在 CPI 權重中佔比高,豬肉價格的年減直接導致整體 CPI 的衰退。

再來是 2024 年的 8 月和 9 月,中國部分地區曾受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導致蔬菜、水果等價格在當時出現較高水準,因此今年同期相比,基期效應也加劇了今年的年減幅度。

不過如果用核心PCI數據看,中國經濟已經在今年明確走出谷底,9月份開始突破1%,顯示經濟確實走出谷底,PPI的年減也逐漸降低。

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PPI) 年增率說明(年增率趨勢)
10月年成長 0.2%年減 2.1%CPI時隔三個月後再次轉正;PPI降幅連續第三個月收窄。
9月年減 0.3%年減 2.3%PPI降幅連續第二個月收窄,CPI連續第二個月年減。
8月年減 0.4%年減 2.9%CPI轉為年減,PPI降幅較上月收窄。
7月年成長 0.1%年減 3.6%CPI微幅成長,PPI維持較大降幅。
6月年成長 0.0%年減 3.6%CPI持平,PPI降幅略擴大。
5月年成長 0.3%年減 3.3%兩者均為年減。
4月年成長 0.1%年減 2.7%兩者均為年減。
3月年成長 0.1%年減 2.8%兩者均為年減。
2月年減 0.7%年減 2.2%受春節錯月等因素影響,CPI降幅較大。
1月年成長 0.3%年減 2.5%兩者均為年減。
核心CPI數據:

月份核心 CPI 年增率(%)趨勢與重點說明
10月1.2%連續第 6 個月擴大,顯示內生消費需求持續溫和復甦。
9月1.0%漲幅重回 1% 大關,為近 19 個月高點,連續第 5 個月擴大。
8月0.9%漲幅較上月擴大 0.1 個百分點。
7月0.8%漲幅較上月擴大 0.1 個百分點。
6月0.7%漲幅創近 14 個月新高。
5月0.6%-
4月0.6%-
3月0.6%-
2月0.6%-
1月0.4%-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2025年10月記者會用詞:「疫情對經濟的直接衝擊已徹底結束,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正常。」,根據統計局2025年11月8日公布的2025年1-10月服務業生產指數累計成長6.8%,連續22個月高於6%,中國國慶8天國內旅遊人次8.5億、旅遊收入7875億,雙雙創歷史新高。

根據統計局10月公布數據,GDP前三季度GDP年增4.8%,Q4若按高盛、摩根士丹利最新預測在5.1-5.3%,全年可保5.0%左右,這是連續第三年穩定在5%的成長率。

核心CPI雖然回升到1.2%,但總體CPI仍是負值, 居民儲蓄率高達34.8%,預防性儲蓄動機強,顯示對中國未來信心儲蓄率顯示信心仍然不夠,PPI連續第37個月負成長,在2025年10月-2.9%,但企業定價權徹底喪失,中金公司直接用類通縮形容現在的PPI狀況。

房地產仍然有結構性的困難

2025年1-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年減10.2,商品房銷售面積年減18.6%、營收年減17.9%。
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2025年10月月減城市有67個,地方土地出讓收入2025年1-9月年減19.8%,已經導致30個省份財政收入負成長

貿易與投資部份

在0225年10月當月美元計價只有年增2.9%,前10月累計年增5.5%,創下2023年以來最慢成長。
FDI在2025年1-9月金額年減29.8%,連續第15個月負成長
美國商會2025年10月調查34%,在華美企計劃2026年將更多供應鏈移出中國,創歷史新高。

中國經濟日本化

中國經濟已經從疫情後復甦階段,正在進入日本化前夜,目前低成長、低通脹、高債務、老齡化,這才是未來10年的真正難關。現在的問題是GDP會不會真的放緩到1%成長率?

日本泡沫破裂初期的1990 年代初,當時日本的 GDP 成長率急劇放緩,但初期並非馬上轉為負成長。在 1990-1996 年間,日本的平均年成長率約為 1% 至 2% 左右。相較於泡沫時期動輒 5% 以上的成長,是巨大的減速,現在中國是否進入平均年成長率約為 1% 至 2% 是關鍵。

2000 年代後隨著通縮和銀行壞帳問題加劇,日本 GDP 成長進一步放緩,許多年份在 0% 附近徘徊,甚至出現年減,但相較之下,中國目前約 5% 的 GDP 年增率,代表中國經濟的成長勢頭仍然有成長,遠高於當年日本的起步階段。

雖然成長率更高,但國際研究機構的擔憂,並非來自於當前的 5% 成長,而是來自於成長模式和驅動力的衰退,特別是結構性減速,中國的 5% 成長,是在過去長時間維持 8% 至 10% 成長的基礎上,結構性放緩的結果。這代表中國過去依靠人口紅利、大規模基建投資和房地產的舊有成長模式已難以為繼

 FDI 大幅年減、出口成長放緩,以及 CPI/PPI 低迷,都顯示這個 5% 的成長是靠著政策刺激和強勁的核心 CPI 支撐,內生成長動力相對疲弱。國際研究機構關注的不是數字完全一樣,而是危機的組成要素高度相似,房地產泡沫破裂和債務危機,人口快速高齡化,貨幣政策刺激效果邊際遞減,這三大因素。

中國的高成長率確實與當年日本最大的不同,中國有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來實施政策干預,避免陷入日本那樣長期的停滯,但問題是關鍵的產業必須成為發展的重點。

內生成長動力是關鍵,內生成長動力指的是一個經濟體自己賺錢、自己花錢、自己發展的能力,而不是單純依賴出口或政府舉債投資。

要素說明中國目前的狀況(2025年)
1. 持續穩健的消費來自於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樂觀,從而願意且有能力增加消費支出。這構成經濟成長的穩定基石。偏弱。 雖然核心 CPI 成長,但整體 CPI 低迷,居民儲蓄率高,反映消費信心和成長動力仍不足。
2. 有效率的民間投資來自於企業對市場需求樂觀,願意投入資金進行技術創新、設備更新和擴大生產,以追求更高的利潤。較弱。 體現在 PPI 持續年減、FDI 大幅年減,以及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成長速度放緩。
3. 技術創新與人才紅利透過持續的研發投入(R&D)和人力資本累積,提高生產效率(全要素生產率),開創新的產業和市場。仍在進行中。 這是中國試圖擺脫舊成長模式、對抗「日本化」的關鍵,例如發展新質生產力。
過去的中國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外部刺激大量出口的外部需求和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建與房地產投資高債務政策刺激,當外部需求因為美國政策導致出口放緩和舊有投資模式以房地產發展的動力減退後,如果內生成長動力的民間消費和投資無法及時補上,GDP 年增率就會面臨持續下滑的風險。

2025年中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 年增率(累計)

持續的中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衰退是一個內生動力減弱的關鍵訊號。

期間民間固定資產投資 年增率趨勢與重點說明
1-9 月年減 3.1%累計年增率持續大幅年減,為今年以來降幅最大的區間之一,顯示民間投資信心持續低迷。
1-8 月年減 2.3%降幅持續擴大。
1-7 月年減 1.5%降幅擴大。
1-6 月(上半年)年減 0.6%首次出現年減
1-5 月數據未單獨列出數據已併入總體固定資產投資。
1-3 月(一季度)年成長 0.4%成長速度極為緩慢,但仍為正成長。
2025年 R&D 投入的季度與半年數據

以美國來說約 R&D 經費投入佔 GDP 比重接近3.4% - 3.5%,但中國正在努力上升目前達到2.7%左右。

期間研發投入的主要數據趨勢與重點說明
2025 年上半年(1-6月)R&D 經費投入佔 GDP 比重接近 2.7%這個比例持續提升,已超過歐盟平均水準,且接近 OECD 國家平均水準。這強烈地代表政府在持續優先投入創新。
2025 年 1-5 月有效發明專利申請量年成長 12.8%雖然不是直接的經費投入數據,但專利申請量是 R&D 產出的重要指標,這顯示 R&D 投入正在轉化為實際的創新成果,成長保持強勁。
2024 年全年R&D 經費總額 年成長 8.9%,投入強度(佔 GDP)為 2.69%這是 2025 年趨勢的基石。這個高成長率和高強度代表 R&D 投入在總體經濟中具有強勁的韌性,不受外部短期經濟波動的顯著影響。
儘管中國的 R&D 總量以美元計價已經非常龐大,但在強度佔 GDP 比重上,與美國和韓國、等領先國家相比,仍存在約 0.7 至 0.8 %差距。這代表中國仍有巨大的空間需要提高創新投入佔經濟產出的比重。

中國能夠在經濟成長放緩、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年減的背景下,仍將 R&D 投入比重推升至接近 2.7%,這顯示政策決心非常堅定,目的是在 10 年內追平甚至超越已開發國家的強度。

除了比重,美國 R&D 的結構更偏向於基礎研究和企業主導,且在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產品方面效率極高。因此,中國不僅要追趕量,更要提升 R&D 的質和效率,才能真正將 R&D 轉化為強勁的內生成長動力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