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問題不該與政治問題綑綁,昨天2024年10月28日時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也提到非用核電不可,並且舉出新加坡政府為例錯誤的政策認錯修改,呼籲核四要重新啟用,因為外商可能因為臺灣電力不足而減少與臺灣做生意。
台積電今天2024年10月29日一開盤就大跌2%多,主要也是因為川普上熱門podcast節目The Joe Rogan Experience,川普提到台灣搶走了我們大概100%的晶片生意,使得台積電ADR週一美股時間重挫4.3%,全球90%以上的先進晶片都是由台積電生產。
因為現在川普的選情高度看好,幾乎確定在幾天後就會成為美國總統,他這番言論被市場預期可能引發新一波臺灣與美國的關稅貿易戰以及強制台積電在美國建設更先進的晶圓廠,中美貿易戰下也影響台積電,原本NVIDIA在中國銷售的營收達到25%以上,現在已經低於10%,更廣泛的之前AMSL財報公布後,Q3訂單大砍一半都是因為拜登政府對中國進行的晶片管制。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提出新加坡政府曾力推鼓勵教育程度高的民眾多生小孩的政策,原本認為生活環境較好的人更有條件培養小孩,因而推動鼓勵這樣的生育政策,結果忽略貧苦人的感受,很多貧苦的百姓聽了之後非常反感,新加坡政府下午馬上認錯,馬上改,老百姓不會因此反感,反而對新加坡政府好感度大增。
鄭崇華提到目前台達電在電動車有15家客戶,主要是台達電的電源供應器能源效率高達98%,客戶才希望他們切入動力系統。
之前我們已經提過,如果臺灣不使用核能在新的歐盟碳稅時代將被世界淘汰。
更別說美國就算已經發生過核災的三哩島,都要在2028年重啟三哩島核電廠,就是因為AI時代沒有核能就沒有算力。
甚至川普最新的訪談也支持核能,但他支持的是法國方案,他提到的是:
“France does it. France is largely nuclear,” Trump said. “And they build small, little, compact plants, and if they build more, they build the same thing and they hook it up.”
「法國就是這樣做的。法國主要依賴核能,」川普說。「他們建造小而緊湊的核電廠,而且如果要建更多的話,他們就建同樣的設施,然後將它們連接起來。」
「這部分是正確的。自1973年石油禁運後,為了減少對外國燃料進口的依賴,法國在1973年至1990年間建造了50多座反應爐,並自此以核能為主要電力來源。在法國最大的核電站——位於英吉利海峽法國一側的格拉韋利訥(Gravelines)核電站,法國建造了六座相同的反應爐排成一列。不過,它們並不小。每座反應爐的發電能力接近1,000兆瓦,和喬治亞州建造的反應爐規模和功率差不多。」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也提過,法國甚至不把核能當作民主政治的一環,成為不容挑戰的專業問題。
先前台積電在法說會也提到:臺灣廠區的電費是全球最貴。
使得目前臺灣重要的企業都不約而同正在以暗示明示的方法要求改變能源政策,改採與世界同樣的重要的核能電廠。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更是企業界核能的前線大將,這個月的1日童子賢出席2024環境與經濟雙贏台灣ESG論壇特別提到20年前的手機掉到水中1分鐘就會故障,現在iPhone可以撐一個小時,大家應該改變想法,核電技術已經不是50年前,應該重新審視,甚至也提到新加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7月31日訪問新加坡,並與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共同簽署民用核能合作-「123協定」,以美國原子能法的123條命名,星美兩國將技術與知識共享,降低新加坡92%的天然氣發電,日本也在今年2024年8月重啟島根核電廠(島根原子力発電所,しまねげんしりょくはつでんしょ,Shimane Genshiryoku Hatsudensho)2號機。
臺灣的民生用電僅有2成,童子賢支持發展核能並且應該對企業漲電價不能補貼電價,否則是全民補貼出口。
在2021年底公投時當時歐洲已經面臨電價飆升的狀況,當時我就預言未來的臺灣將面臨與國際趨勢一樣積極轉向核能的狀態,全球已經進入非常積極的狀態,臺灣如果再不積極建設核能模組,未來必然遭到世界淘汰,科技產業已經迫切的面臨這樣的壓力,快速發展核能使得美國無法透過低價的能源取得台積電更低的製造成本,避免台積電未來全部都在美國發展是臺灣產業的首要戰略性目標。
財經網紅在那邊討論0050比較好,還是台積電比較好,這根本不是重點,股價看得是未來,如果沒有便宜、零碳排的核電,台積電就會轉往美國、歐洲等電價便宜,不需要碳稅的地方,失去台積電的投資對於臺灣的設備廠與相關供應鏈都是重傷,代表更高的運輸成本,最重要是台積電會帶走臺灣大量的資金轉往海外,臺灣產業將徹底空洞化。
1 留言
但也沒看政府提過這方案,不知是技術上不可行? 還是....